吴华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客家学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难免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但大多时候,错误也是一份难得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份因错误而生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师生的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为此,教学时,我们应巧用这些错误资源,有效激活数学课堂。
一、借用错误,明辨是非
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教师或学生犯错的地方,真实的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用错误这一资源,有针对性地展开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
在完成三个空格处的解法后,一位学生站起来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有问题。四班《快乐语文报》《小画报》《童话王国》的本数一共是34+3+2=39(本),而题目中的合计数却是100。”众多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也随声附和:“是呀,是呀,老师您出错题目了。”面对此情景,我首先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粗心,说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谢谢你们指出了老师的错误。那你们觉得可能是哪几个数字有误?”我随即又把问题抛给学生。此时,一位学生举手答道:“我觉得可能是四班《小画报》《童话王国》的本数有误。前面三个班这两种书的本数都比较多,四班只有几本的可能性比较小。”接着,我说:“那假定四班《小画报》《童话王国》的本数分别是两位数,你能说出其中漏掉的数字可能是几吗?”我立即“变废为宝”,顺势引导学生解答这道“错题”。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一个个陷入沉思。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老师,四班《小画报》和《童话王国》应分别是34本和32本。”接着,我请这位学生回答为什么可以填上34和32。这时又有位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还可以这样想。假如《小画报》《童话王国》的本数都是两位数的话,我把3和2分别看成这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根据合计数分别求出十位上的数字。这样也可以求出答案。”有的学生反驳道:“不行,不行。”“因为4+3+2=9,而100个位上的数字是0。”别看他们人小,反驳得可真有理有据呀!课堂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到学生的表现,我不禁拍手赞叹:“真是讲得太好了!”
二、巧用错误,明白道理
课堂上,学生发言出错是常有的事,每到此时,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纠正错误,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这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我认为学生发言出错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可以利用“错误”教学资源,激起学生不断探究问题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后,用游戏的形式加以巩固,出示第一道题“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应表示几时”。一名学生举手回答:19时。我当时愣了一下,刚进入游戏的第一道题就有学生说错,教学陷入尴尬局面,游戏被迫停止。这时,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用了一句“我明白了,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我以错误答案“19时”为题,说:“19时就是晚上7时,我说得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对!”我让学生当小老师判断对错,学生顿时热情高涨,在判断过程中,不仅发现了“19时”是错误答案,而且还能及时纠正过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善用错误,保护自尊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错误”会不断伴随他们成长。学生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后,往往会特别心虚和自卑,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评价,细心地呵护,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不但能使“错误”变成“创新”,而且也能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心。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此时,我发现一位学生把自己折的纸片悄悄塞进口袋里,然后又拿了出来。我安慰地问道:“你折的是什么意思,能告诉我吗?”那位学生说:“我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叫四分之一。”教师进一步问:“四分之一该怎么写?请你把它贴在黑板上,并在下方写出四分之一。”我将错就错,又让这位学生说一说怎么得到的四分之一,还让他领读“四分之一”。接着,我才对这位学生折的纸进行评价,问:“刚才,老师让大家折的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他却折出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多折了”,有人说“跑题了”。最后,我幽默地说:“我觉得他很有超前意识,而且也说得很正确,我要感谢这位同学,他引领大家对分数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了解。”
有了这样的呵护和鼓励,那位学生脸上扬起了自信和微笑,教室里也一下子沸腾了,其他学生纷纷折出了八分之一、六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不同的分数,黑板上也贴满了学生得意的作品。可见,“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地利用,巧妙地引导,积极地呵护,就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斥责、没有耻笑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跃,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体会到学习的樂趣,也融洽了师生的关系。
课堂因“错误”才真实、鲜活。对于错误的资源,我们要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明辨是非、感悟道理,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