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苏北,以穷而出名。我的家一直是在物质极度缺乏的窘迫中一天天地度过的。
我最不耐烦的季节就是春天,青黄不接,春日又很长,似乎漫无尽头。春天的太阳将人的汗毛孔一一烘得舒张开来,使人大量耗散着体内的热量。饥饿像鬼影似的跟踪着人,撵着人。我盼着太阳早点沉没,让夜的黑暗早点遮住望着世界、渴望生命的眼睛,也遮住——干脆说死了——饥饿的欲望。按遗传,我应是一位所谓身材伟岸的男子。然而,这一遗传基因几乎被营养不良扑灭了。有一段时间,我竟然粘在地上不肯上长。这引起了家里人的恐慌:莫是个小矮子!常常仰视别人的我终于有了一种自卑感,特别是当我走到高个儿孩子跟前时,总会有莫名的压抑袭往心头。大年三十晚上,我带着要长高的渴望勇敢地爬门板。这是当地的一种迷信,据说这样可以长得比门板长。然而无论我怎样努力,后来也没有长得比门板长。但之后基因的不屈不挠,还是使我忽然拔高了一截儿。饥饿的经历刻骨铭心,因此,现在我对吃饭很在意,很认真,甚至很虔诚,并对不好好吃饭的人,大为不满。
但是,我又有着特别美好且温暖的记忆。我有一位慈和的老祖母。她是一个聋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
还有父母,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总是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地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双眼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自己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
(节选自曹文轩《我的童年》。题目为编者加,有删改)
写法启示
童年是美丽的,幸福的,快乐的。当我们长大后,童年的往事犹如一朵朵馨香的花儿开在记忆的深处,让人沉醉,也让人想念。作家的童年便是“特别美好且温暖的”,他的童年里有慈祥的老祖母,有爱他的父母,有激励他成长的苦难。美丽的童年,给了他性格、脾气还有人生观。可见,童年真的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啊。
文中,作者用朴实且充满真情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水乡图,这里有“吱吱呀呀”的橹声,有“噼噼啪啪”的跺板声,还有“泼剌泼剌”的水声,这些模拟声音的詞语就是拟声词。同学们在写作时,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就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生发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训练安排】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奔跑,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青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结银冰的冬……你是否留心过周围的美景呢?
请以“季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