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从锁+詹德明+郑翔
【摘要】 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33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将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33例患者划分为治疗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24.2%)和对照组(2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显著低于对照组(27.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显著,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进行,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肿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1.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1-0059-02
膀胱肿瘤是临床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大概95%以上患者属于尿路上皮肿瘤,根据文献[1]报道表明,70%初发膀胱肿瘤患者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很容易复发,往往需要多次采用手术治疗,过去临床常常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但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腹壁种植率也会大大增加[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且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主要手段[3]。本文对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T、B超、膀胱镜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确诊。现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33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其中女15例,男18例;年龄37~82岁,平均(61.5±2.1)岁;肿瘤分期:Ⅰ期14例,Ⅱ期19例。将2012年
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33例患者划分为治疗组,其中女9例;男24例;年龄40~83岁,平均(61.1±2.5)岁;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取患者仰卧位,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在患者耻骨上方正中处行一道切口,将膀胱切开,使肿瘤充分暴露。围绕肿瘤中心膀胱壁切除肿瘤周围2~3 cm正常膀胱壁都切除,而且应切除粘连腹膜。若肿瘤在患者输尿管口,应同时切除输尿管下段及输尿管口,将输尿管残端重新移植于没有肿瘤的膀胱壁上,留置双J管。
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中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者腰麻处理,本次采用的仪器为德国F26 STOZE等离子电切镜及STOZE显像系统。电凝功率设定为60~80 W,电切功率设定为120~160 W,冲洗液选用等渗液。常规消毒铺巾后,将电切镜经尿道置入仔细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及其和输尿管之间的距离。如果肿瘤较小,应该一起切除肿瘤和基底部膀胱壁,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切除到肌层。若肿瘤较大,应该先逐步切除膀胱壁表明显著突出的肿物,清除干净后再将基底部肿物切除,但也要注意切除至膀胱壁肌层,最后应一并切除肿瘤周围2~3 cm正常膀胱壁。若肿瘤位于输尿管口附近,一定要快速切除,而且尽可能不要用电凝切割。如果是多发性肿瘤,应根据“先小后大,先易后难,最后切除侧壁肿瘤”的原则切除。结束手术后应常规留置导尿管,并且将膀胱反复冲洗干净。
术后,所有患者需进行膀胱灌注,将20 mg羟喜树碱溶入40 ml浓度0.9%氯化钠溶液中,灌注时每隔15 min应协助患者翻转体位一次,2 h后再排尿。起初应每周灌注1次,连续8次后,改成每个月1次,连续治疗2年。当然应定期接受膀胱镜检查,每3个月1次,一旦发现复发,应重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应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中8例患者复发,对照组9例患者复发,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24.2%)和对照组(2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对照组中9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痉挛等并发症,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显著低于对照组(27.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癌具有多发性、易复发性等特点,往往需用多次重复手术,为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手术治疗方式[4]。以往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5]。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3%,这和童强等[6]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该种手术方式都是在膀胱内进行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也可防止肿瘤组织进一步扩散,患者也可以重复手术,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患者膀胱功能。术中有效切除病灶的过程中也可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7]。同时,该种手术中并没有组织凝块,术野清晰,这样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膀胱穿孔、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风险[8]。
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肿瘤较大的情况下,基底部想要充分暴露有一定难度,应该将瘤体逐层切除,暴露基底部后再将整个瘤体切除,尽可能不要在瘤体表面实施太多操作,防止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8]。(2)假如患者肿瘤广泛浸润,术中一定要时刻观察切割深度,防止膀胱穿孔。假如肿瘤位于膀胱前壁,切除镜不容易靠近的话,当患者膀胱未完全充盈时可对患者下腹部适当加压使切除镜和瘤体尽可能靠近[9]。(3)肿瘤位于膀胱侧壁的话,一定要特别小心,避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现象,一边切割还应一边调低电切功率,防止出现并发症。若肿瘤在输尿管口,千万不能用电凝切割,防止产生瘢痕组织导致输尿管口狭窄[10]。
综上所述,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显著,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进行,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有志,孙斌,罗光辉,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12):975,980.
[2]胡启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0(23):3447.
[3]华立勇,潘天力,刘大坤,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81-5582.
[4]裴建强,杜宏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9):41-42.
[5]陈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23-225.
[6]童强,姚立欣,黄金明,等.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晚期膀胱癌17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2):148-151.
[7]惠鹏宇,李振华,于秀月,等.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多因素生存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9):821-824.
[8]于惠翀,李洪军,张树泉,等.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3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92-5193.
[9]刘宁,谢斌,刘世学,等. 等剂量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72-73,76.
[10]吴志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48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4(3):426-427.
(收稿日期: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