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孩子智慧的摇篮
——区域活动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初探

2017-06-26 12:57:12高菲
好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幼儿

文 高菲

区域,孩子智慧的摇篮
——区域活动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初探

文 高菲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结合教师实际能力、幼儿能力情况,促使环境创设更灵活,材料投放也更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开展个性化活动,进行有效的操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目标。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本文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策略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区域活动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区域活动如何进行,关系到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和提高幼儿技能的效果,所以开展一个有效的区域活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过调查,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并且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我园区域活动现存问题及现状

(一)问题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在创设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忽视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点,完全从自己的观念和角度出发,去布置活动区域。教师必须要紧密围绕幼儿的具体需要,建构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区域活动才更有价值。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在一个学期内,一直使用同一个活动主题,形式十分僵化,幼儿也逐渐丧失了积极性,活动区域也很少有孩子参与。

(二)问题二:投放材料单一化

单一的、乏味化的活动材料,根本就不能吸引幼儿,更不会促使幼儿兴致高昂地进行活动;投放的材料没有阶梯难度性,没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经常不换,幼儿自然而然就对其失去了新鲜感,幼儿便不可能主动参与活动。

(三)问题三:教师指导随意化

我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居高临下,通过命令来指挥孩子,根本没有做到紧紧围绕孩子,没有凸显幼儿主体性;还有一些教师不懂得幼儿自发发展的意义,不去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学习,更有甚者还会阻止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另外,一些教师不了解幼儿心里所想,更不清楚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的情况缺乏足够的观察分析与全面把握。

二、去除单一,区域设置动态性

措施一:围绕幼儿兴趣爱好,设置区域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心灵深处有很多能量,总是想要展现自我,可是却因为外在因素的阻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在开学伊始,针对幼儿对家庭生活情况的了解,我们创设了相应活动区域,如:娃娃家、小客厅、玩具区、宠物屋等。引导幼儿将家里的玩具带来,这样幼儿就能够由平时喜爱的玩具陪伴,自然会感到愉悦。

措施二:根据幼儿能力发展,增加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就增加了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内容的区域,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对锻炼手部动作的活动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增设了生活区,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导幼儿接触到日常生活物品,如勺子、水杯、盘子碗等,并提高他们学会使用筷子和用勺子盛水等动手能力,并为娃娃提供不同款式、型号的服饰,鼓励幼儿去尝试穿衣服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将学到的技能应用于生活。

措施三:根据主题活动开展,调整区域

如针对“我爱我家”活动内容,我们就创设“我们的家”主题墙,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可自主选择来摆放家中的物品和图片等,以此来丰富游戏的内容。同时,区域活动的主题是不断变化的,应该不断迎合幼儿需要,有效吸引幼儿,形成一种针对性更强的主题活动,使得主题活动不断深化。

三、明确目的,材料投放针对性

措施一: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2—3岁是孩子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发展大、小肌肉的动作,从而促进其身心整体发展。我们提供珠子、吸管、鞋带等,引导幼儿能够用吸管穿珠子,增强双手与眼睛的配合能力。当然,也要考虑将材料的功能与幼儿成长相结合,并实现无缝对接,这样便能有计划地吸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促使材料的有效使用,并更好地助推区域活动,实现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措施二: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对材料进行取舍与投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做好安排:思考材料所能够带给幼儿的教育意义,并按从简单操作到复杂运用,从容易到困难的不同等级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对材料进行使用。如由于幼儿年龄过小,个体差异情况很明显,在进行材料提供的时候,主要倾向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生活区中,我们就逐渐提供食品大夹子、食品小夹子、木夹子三种不同的工具,夹的材料也是由大到小,由软的自制的布馒头到硬的小积木,最后是为小猫、刺猬夹上胡子和刺,促使孩子们根据自我情况,自主挑选所用到的材料,那么在渐进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各方面能力就能得到发展,自然而然就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措施三: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

蒙台梭利认为,教具必须要有可视性与触碰感,能够呈现出一种错误掌控态势,促使孩子们独立感知错误,并及时加以解决。如:给孩子们提供玻璃水杯与瓷碗,让他们参与生活区活动。因为这些杯碗都很容易打破,幼儿行为常常很混乱,顽皮淘气,加之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这种易碎性可充当一种警报,幼儿会学着改变自己的行为,逐渐考虑问题,并且自己规划,不让物品破碎,那么慢慢地,孩子们的动作也会更小心,行动也更灵活。

四、适时介入,提高指导有效性

措施一:观察在先,针对性强

蒙台梭利说过:“孩子们的成长,是需要观察的,并且在观察中能够认清事物,思考事物的差异,并能够感受环境特点,用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的手段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成长。”这种理论引导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表面后的深刻内容,成为细致的观察员,准确把握幼儿、环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如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细致观察孩子们对材料的关注度,材料能否带有梯度的发展幼儿能力,材料能不能满足幼儿玩耍的需要等;当然,还必须注意孩子们对材料的运用情况;在运用材料过程中难点与创新操作情况、思考材料的提供是否符合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特点。

措施二:把握尺度,指导适当

在区域活动中,小组或个体活动是主要形式,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间接的指导活动,教师必须拿捏指导程度与时间。如果孩子们因为材料不足、难题过多,已经不能继续活动,或是有了冲突的时候,教师必须迅速地解决这些情况,给予幼儿帮助;如果孩子们热情度不高,或者缺乏自信,要采取适时鼓励的办法,如:“这样吗?我试试吧。”“你好棒!”充分肯定孩子,鼓励他们,促使幼儿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措施三:及时评价,调整适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评价的过程性取代结果性,同时强调个性化的、过程性的评价,这样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所有幼儿的成长,挖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个性化发展。如我班有个男孩子文文,在日常的游戏、生活中显得“魂不守舍”,经常对老师、同伴的交往邀请充耳不闻;而在美工区中,他却异常认真,思想集中。这个孩子关注点是画画,是明亮多彩的颜色,是色调的对比感受,他甚至能完美运用间隔色。在活动完结前的评价交流活动中,我们实施了几项措施:一是鼓励他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是引导幼儿向他学习冷暖色的应用;三是请家长和文文一起把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故事,再讲给同伴听。渐渐地,文文的脸上有了笑容,也愿意用简单的句子和老师、同伴交流了。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自然就能够感悟到:区域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幼儿感受,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游戏,解开孩子的束缚,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实现自我的有效成长。

(江苏省扬中市油坊中心幼儿园)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M],新时代出版社,2003年

[3]《中华教育理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

[4]汪萱.《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