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骐辑评
马天骐,1934年生于辽宁海城。1951年初参加工作。195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应地方文化工作需要调加家乡海城。曾任海城市文化馆馆长、市文联主席、市美协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城市文联名誉主席、鞍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作品参加全国美展、中国现代年画出国展等。出版有《写意鸡技法》《马天骐国画集》《马天骐绘画专辑》《马天骐国画作品优选》《天骐画鸡》等。
马天骐 雄鸡 纸本设色
马天骐先生是艺苑高手,尤其是对写鸡极感兴趣,技巧精湛,熔中西画法于一炉,从而生面独具,故有“鸡王”之美誉也。我国近现代画家中以画鸡蜚声于世者当推齐白石老人与徐悲鸿先生为首,此外如北京之娄师白,南京之陈大羽承传齐白石老人衣钵,其余便无足论。今获观马天骐先生绘制斯图,雄雌百态,栩栩如生,别开生面,如此剧构可谓独步艺苑者也。
—杨仁恺
马天骐的画让人耳目一新,很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画的鸡,赋予了人的丰富情感和生活内涵,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令人心动的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画家笔下的每一个生灵,充分渗透了画家对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生命情感,体悟了自然与造化之道,达到了情境与意境的完美展现。古往今来,中国画大凡成功之作,无不是情境与意境的完美结合。唐代诗人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唐人王昌龄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诗如是,中国画亦然。马天骐深悟其道,以对生活长期的深入体验和真切感受、以对表现物象的真情实感、以深厚的笔墨功力修养,创造了一个个情景交融意趣相映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情境。
—廖静文
我与天骐相识四十多年,他作为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几十年来画了大量的年画、宣传画和连环画。他创作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他创作上走的是现实主义道路,深入生活,以生活为源,是他艺术的基点。这说起来很简单的艺术规律,饱含了他对人民、对民族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因而,作品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既实现了他自己的艺术理想,也恪守了艺术为大众的信念。
画人民喜欢的题材,以人民喜欢的民族绘画语言入画,这是天骐这一时期创作的立足点。他把对艺术语言的追求定格在花鸟画上,对画鸡致力尤精。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他画鸡已初见规模,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情感融入笔墨中,在构图、造型、用色、笔墨等方面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意。作品生动质朴,充满韵律和表现力,既有深刻的内涵,又能为大众所欣赏,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画鸡的作品中,他更注重于精神内质的传递。天骐绘画艺术的这些特点,都是难能可贵的。
—王冠(辽宁画院名誉院长)
正是由于他对传统中国画技法有着厚实的沉积,加之对民间艺术形式和样式的深切关注和潜心研究,因而,他的写意鸡创作才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特征,他整体的绘画创作才能同民族民间艺术有机地结合,呈现出一种根系于民族文化封之中所生发出的艺术生机和活力。
—马喆(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沈阳书画院创研部副主任)
近二三十年来,马天骐先生把他的绘画兴趣和精力投入到大写意雄鸡上。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博观约取,独开生面,自成风格,在大写意中国画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一)马先生笔下的家鸡造型准确、形象生动。无论单只双只,还是三五成群,数十成阵,无论正侧俯仰各种角度,立卧飞奔各种动态,雄雌雏幼各种特点,每只都能作到结构准确。尽管在画中,家鸡的某些部位和特点有所夸张和强调,但皆能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其笔下的雄鸡,只只气宇轩昂,神气十足,颇有英雄气概。其笔下的雏鸡无不稚拙可爱,憨态可掬,活泼天真。以大写意的笔法而能达此惟妙惟肖的境界,显示出画家深厚的写生、速写功力。
(二)马先生的大写意构图千变万化,决无程式化的倾向。单只鸡、两只鸡者,在画面上或居左居右,或居上居下,一片天机,和谐稳妥。群鸡之间互相呼应,彼此关照,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其形态神情固然来源于生活,而取舍安排又能服务于画面的构图规律,真正作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马先生画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画面的背景丰富,有丛枝、山花、秋葵、牡丹、梅花、丝瓜、竹篱、鸡舍,而这些背景的描绘无不当行出色,设色浓艳,对比分明。然浓不伤雅,艳不涉俗,分寸感相当成熟老道。这些背景烘云托月,突出了主题,丰富了画面,也展现了画家多方面的功力。
(三)笔墨生动、形神兼备。马先生的雄鸡图,下笔准确,笔墨淋漓,笔笔到位。尤可贵者其笔下的鸡冠、鸡爪、鸡翅、鸡尾不仅一笔是一笔,而且常常墨分五彩,一笔之内见浓淡干湿,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而鸡爪的留白处,更见精彩,往往只用淡墨勾勒一部分轮廓,而鸡爪的肌肉感腱子内便活灵活现,精神百倍。
—张铁英(中国文联图书审读委员会审读员、《启功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刘光
马天骐 香雪 133cm×67cm 纸本设色
马天骐 连连冠 纸本设色 2009年
马天骐 清秋 纸本设色 2011年
马天骐 花间 纸本设色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