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颖慧
向娟:大家好,我是网络作家天下尘埃
文/赵颖慧
如今,与“向娟”这个名字联系最紧的一个词是“首位”。
“首位”一词存在于这样的语境中:全国首位获评高级职称、湖南首位获准加入中国作协、湖南首位当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的网络作家。
“首位”意味着此前没有,她是第一个,第一个接受荣耀,也第一个面对质疑,第一个打破疆界,也第一个面临挑战。
网络文学,这个一出生就被人们所诟病的领域,曾被人批评“99.99%都是垃圾”。当她站在“门外”时,“传统作家就好像是一群住在玻璃房里的人,而网络作家只能隔着玻璃观望。两者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
2016年12月2日,网络文学的第18年,向娟网络文学创作的第11年。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向娟从一个“乱糟糟的草根”成为湖南首位当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的网络作家,掌声和质疑同在,“凭什么是她”?
走到今天,是向娟始料未及的。2005年,她以“天下尘埃”的名字走进网络文学世界。当时收费阅读刚刚开启,一千字仅有几分钱的回报。
向娟凭借网络小说《风吹向何方》一炮而红,当时单本点击达30亿次,成为早年的当红一线作家。但她并不甘心,“英雄不问出处,但科班的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在野的传统写作人士被划归为草班,我们连草班都不算,充其量也就是一堆乱糟糟的草根。”
更有甚者,2010年,一位著名作家语出惊人,“如果我拥有一项权力,我要消灭网络文学,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
“我承认网络作品良莠不齐”,但向娟却无法忍受人们视网络文学全部为“垃圾”的指责,“大部分网络作者,尤其是成名的网络作者写作都是下过真功夫的。菜刀姓李写《遍地狼烟》准备了一年多;梦入神机写《龙蛇演义》,甚至自己习武一年之后才开始动笔……”
然而,网络作家终究是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话语权。“传统作家抱怨文学话语权掌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权威手里头,新人冒不了头,我们连抱怨都懒得抱怨,话语权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她抬头看传统作家,“就好像是一群住在玻璃房里的人,而网络作家只能隔着玻璃观望。两者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
2007年,阅读收费声势盛大,各网站开始疯狂争夺读者,这时候编辑开始要求网络作者“加肉涉黄打擦边球”。
向娟。
向娟也收到了一个网站编辑类似的“建议”,“我很愤世嫉俗地把对话截图,交给网站总监投诉,然后我被雪藏了。”
正是在此时,向娟开始思考写作的意义,“究竟是为钱写作,还是为文学而写作?”最终,丈夫给了她一颗定心丸,“我们不缺那点钱,当然是为了文学写作。”
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网站不要求她赚钱,而是将她的作品推荐出去拿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跟一般的网络作家有了一条分水岭,他们在使劲赚钱的时候,我就在使劲奔奖。总共九部小说,七部得奖。”
不同路径的选择,直接改变了向娟的人生。
2013年,向娟被推荐到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短训班学习。给中国作协领导提建议时,她一口气提了七条。其中一条是“对于网络文学应给予单独的通道加入作协”。这条建议在当年就实施了,向娟成为首个获益者。
“进入中国作协后,是否会觉得当初那个玻璃墙慢慢消失了?”我问。
“不,很艰难,你会看到他们在玻璃房子里头,很透明,你就是过不去。”她答。
“你已经进入了,还有什么隔阂?”我追问。
向娟顿了顿,说起一个细节。一次参加一个作家会议,大家轮流做自我介绍。“我是最后一个,我说,大家好,我是网络作家天下尘埃。”当时介绍完,没有任何异样。
“坐下后,身边的老师用脚踢了我一下说,‘以后,介绍自己的时候,作家就作家,不要说自己是网络作家’。他是善意的提醒,但听了之后,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对话向娟
2014年,向娟开始思考,“要让传统文学了解网络文学,要让网络文学主动接近传统文学,这个中间必须有一个桥梁,必须有人先走出这一步。”
向娟决定先让自己成为一座桥梁。她把网络文学先放下来,转型传统文学,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囚心》,发在了《人民文学》上。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部作品,代表着传统文学界对作品的肯定。
“我就想证明,并不是所有网络作家的作品都是没有品质的,并不是所有网络作家都是为了钱写作。”向娟说。
即使如此,她感到仍不够,“想要网络文学有地位,我必须取得话语权。要想让自己的话在传统文学圈有分量,那么就要让自己在传统文学圈有地位。”
2014年,向娟申报了文学二级(副高职称),“这在全国网络文学圈中我肯定是第一个,但我没想到我能过。”
后来,向娟得知,“通过评定完完全全依靠的是传统文学的成绩,作为网络作家,我再次感到五味杂陈。”
然而,“副高职称的获得,我的身份真正变成了一座桥梁”。“很多传统文学作家会主动接近你”交谈、对话后,向娟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成见,成见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深。”她想,“如果不是我一个人作为一个桥梁,而是一个群体能够搭建一个桥梁,也许这个界限就会消弭掉。”
融解和松动已经出现。近几年,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渐渐打开。2016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共10773名,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等群体占13%。
问题也来了。当向娟慢慢在传统文学圈站稳脚跟,质疑紧跟而来:“好好挣钱,干嘛非得在传统文学圈掺和?”包括此次当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有人会说,“她怎么能代表我们网络作家,她两头混,两头得便宜。”
质疑声尖锐,向娟语气平静,“他们觉得我是一个走捷径的人。”
“那你会怎么想?”我问。
“我无所谓,他们对我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不反驳,不争辩,我就是沉默。”她说:“人们看到的是首位,但并不知道这个首位有多艰难,我是怎样把那个玻璃房敲出了缝隙,然后再把脑袋伸进去,胳膊伸进去,腿伸进去。然后当我把那一面玻璃全部敲碎了,大家可以哗啦啦进去的时候,有人却开始攻击我。”
她说得眼圈开始发红,“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除了赚钱,也有其他路可走。有的网络作家走上了商业化,也许是看不到一条别的路,那么,我走一条别的路出来,让你们看见。”
这条路很艰辛,“有时候被两头捧,有时候被两头挤”。但向娟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大势所趋,网络终将要进入文学,文学终将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她珍视自己的作家身份,“以后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的界限肯定消除,让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互相辉映,成就一个文学的新时代,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哪怕这个时代最后并不记得你。”
Q:为什么取名“天下尘埃”?
A:实际上,我先定下的是“尘埃”两个字。我很喜欢阿来的《尘埃落定》,潜意识想到的就是尘埃,不管是落定的还是漂浮的,尘埃就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天地间行走。每一颗尘埃是不同的,生命轨迹不同,喜怒哀乐也不同。
后来发现,尘埃这个名字已经被人注册了,我就想在前面加几个字。很偶然,一个文学界的朋友说,“要不在前面加天下吧?”我当时觉得不太好,对于我一个小女子来说,天下太大了。但朋友说:“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你就要胸怀天下,如果没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怎能不要提起笔来写作。”
Q:看到网络作家们赚钱的时候,心会不会动一下?
A:肯定会心动啊,看到人家赚了钱买豪车的时候,再看着我的“小菠萝”(她的绿色小轿车),我也想呀。但一旦坐在电脑前,面对文字和读者,我就想还是不能。
Q:作为你一个女性作家,你的小说《苍灵渡》中充满了许多对战争的描写,为什么?
A:写一部跟战争有关的东西是我童年的梦想。小时候,我在军营成长,性格里带有一些军人的特质。军人爸爸很严厉,没有一句多话。他有个哨子,每天早上“嘟嘟”两声哨子,就要起床、穿衣、洗脸,几点早读、吃饭全有规定。
小时候,睡觉的时候,耳朵边就会响起嘹亮的军号。那向上的精神一直到现在都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必须要奋进。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都会等着你,你必须跑步前进。
Q:相比许多网络大神,你的作品点击量不是特别高,你怎么看?
A:我不强调点击,就追求品质。说句实话,我现在每一部作品,就是冲奖而去,虽然没有多少奖金,但是我要的就是这种认可。我不需要有身份的焦虑,网络作家身份已经被官方确认,但我需要得到作品文化性的认可,我希望能写出一部大家都认可的好的文学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