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近日,收到斗平賢侄寄来的画作和一些回忆文章,知悉他即将出版《盛世艺征——沈斗平翰墨缘》,想把自己近年来的新作、珍藏多年的名家墨宝以及与各位前辈交往的记忆、照片编辑成册并公之于众,由衷为他感到欣慰和高兴。
我与斗平贤侄一家相识、交往甚久了。乃父沈锡纯是福建画坛的元老,我们经常来往,结下了深厚情谊;之后看着斗平子承父业,自幼随父习画,弱冠之年又不断求教于启功、沙孟海、陆俨少、谢稚柳等前辈,得到诸位名家的面授指点,艺术水准日渐纯熟。记得 1992 年他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我应邀到场参观,当时就觉得斗平颇具艺术功底和艺术个性。这些年,斗平寻师访友、笔耕不辍,今天再看他的作品,已是一番新的面貌,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已渐成气象。这都得益于他那刻苦的磨炼和虔诚的拜师学艺,取百家之长处、听逆耳之良言、悟艺术之真谛。这些年他用功之勤、悟性之高、进步之快,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出人意料。
更难能可贵的是,斗平贤侄将多年来珍藏的名家手迹、老照片收集整理,配上简短的文字告诉我们一幅幅真迹、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其赤子之心可见一斑,其意义也非同寻常。这些都是他向众多书画界前辈虚心请教和虔诚学习的印记,叙说着斗平与他们交往情谊、心灵交流的“翰墨缘”,饱含着各位前辈与他的“师生情”。
冰心、巴金、启功、沙孟海、谢稚柳等等,他们或是文坛巨匠,或是名重一时的书画泰斗,能够如此厚爱、善待晚生,既缘于斗平对前辈的敬重、对艺术的真诚和为人坦诚宽厚的性格特点,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前辈们的高尚人格和大家风范,而后者正是当下这个时代所欠缺的。抚今追昔,不由感慨系之!
斗平将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学乐斋”,意在学习快乐为要旨、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我想,作为一个把绘画当成自己一生追求的画家,把画画还原为一种生活的状态,让心手呼应,让画笔直指内心,兼容并包,师法自然,创造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无我,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斗平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佳作、更多惊喜。
(作者系国家商业部原部长、福建省原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