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风光摄影师忙碌的生活一样,虽然今年刚刚过半,但是63岁的王建军已经跑了四个国家美国、柬埔寨、日本还有越南,采访结束后的两天他又要去兰州拍摄河西走廊,而之后在我管他要版面照片的时候,他正在敦煌的沙漠里。
初次见到王建军老师是在一场哈苏的分享会前夕,他始终担心幻灯设备是否能展现出他照片最完美的状态,在正式进行采访前是他一直亲力亲为地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沟通每一个细节。于是在分享会上我们看见了他镜头下的风光作品,每一张都镀上了故事。作为哈苏相机的资深用户,他也将多年的摄影经验倾囊相授,提供了多样的拍摄灵感。
作为哈苏大师,他和哈苏的合作起源于1999年年初的一次瑞典交流分享会上,当时哈苏的总裁被他拍摄的西部风光所打动,随即邀请他去瑞典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当时我去的时候是带了两组图片,一个作品叫山远水远,就是中国的西部自然风光。第二个作品叫天地之间,讲的是中国西部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这两组照片当时在欧洲很轰动,因为那个时候我国对外宣传不是很多。”于是在2003年,王建军被评为了哈苏大师。
不同于网络上常见的晴空万里版的自然风光,王建军的镜头下有乌云密布,也有阳光倾斜下被渲染成金色的绚烂水流,他说摄影是一件需要用心丈量的事情,光影对他来说反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他说“我拍的很多照片天气条件都不是最好的。有时候反而是阴天能给人一种非常雄浑的力量感。如果刻意地拍一张照片这种照片往往停留在形式上,但是你对大自然理解了以后,你完全随时在它的怀抱中去拍摄,就能拍出不一样的照片。一个完美的好照片,如果光停留在形式上的时候,这张照片是非常苍白的,只是好看,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25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王建军现在看待事物的眼界。而他说中国人对于山水意境的理解赋予了他独特的拍摄角度“中国人对风光对自然的这种理解大部分是从那种精神层面和意境上来理解。在中国讲究天地合一、天人合一这种,美国人不一样,美国的摄影师是比较直接的呈现照片,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所以美国的西部摄影的先驱都是以科学地技术测量为依据的。”
大概是这种山水意蕴的融合,使他的作品中充满着一种山远水远的气息,而这天地间的景物却又无不在诉说着属于这位摄影师的故事。
Q = 《北京青年》周刊A =摄影师王建军
Q:去这种户外的地方拍摄,是不是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危险的情况?
A:比如说我趴在悬崖边上,有时也会把自己捆绑在直升飞机上,这都有的,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注意了就问题不大。第二个是哈苏公司的镜头,我有五个,要背上就将近有30斤左右,还有脚架、矿泉水干粮这些总负重将近四十斤五十斤,有时候在外面一天就要走30公里。
Q:拍摄这种风光片对于拍摄地点您可能也是第一次去,每次都是怎么来选景的?
这实际上如果你要做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首先你要熟悉你的拍摄对象,不管你是拍自然风光的还是拍人文的,还是拍民俗的,你起码对这个地质结构和地理有个科学的认识,第二个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对他们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都应该做个了解。所以我们每次去拍摄,首先要做资料的手机。第三个,你充分利用google进行GPS定位。第三个要精确地算出日出日落的时间,这个必须要做。所以有个美国摄影师朋友问我说你在哪个州,我说我在亚洲,但其实他说是在美国的哪个洲,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是,就算你找到了这些地方,怎么能把握住这么好的气氛。
Q:您之前拍了很多中国西部的风光,之后拍了很多国外的风光片,所以您觉得就是这些风景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A:我觉得这之间肯定有共通之处,它们的共通之处是给人类提供了一个生存的环境、可以依赖的空间,但是由于地质结构的不同、气候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是不同的,但是也因为这种不同,这些地方才让人百去不厌,觉得非常的迷人。而且不同的这种自然的特征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但是这种挑战完全是一个不同的生命体验,如果没有这种体验,你不会一趟又一趟地去感受它,所以乐趣也在这儿。
Q:您觉得成为一名风光摄影师需要什么素质?
A:首先我觉得还是需要有文化,摄影我觉得比的是文化、拍的是自己。你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是无法理解大自然的。而且把感性化为理性,它需要有一个文化沉淀的过程。第二个需要对大自然的那种地质特征气候,你要很熟悉它们的这种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在仅有的空间里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第三个,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因为它毕竟是个视觉艺术,摄影本身的特点是记录,但这一瞬间的记录是靠艺术积累、艺术眼光来恒定的,最后应该有一个坚强的意志,我说得很容易,但实际上你真正要去参与这种拍摄工作,会很累。我曾经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拍攝,零下20多度到零下30多度的地方你都得经历,然后同时你还得要遇到冰雪什么的,我觉得这对一个人的意志力都是一种挑战。而且住的条件也很差,有时候你可能住在牧民的帐篷帐房里,一天就吃一包方便面。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面对自然的时候你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跟好奇心,这样我觉得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的动力。
Q:我觉得一张照片里会有偶然的瞬间也会有刻意为之的部分,您觉得这两者在一张照片里会占多大比重,然后怎么来权衡?
A:我觉得摄影有“三气”,运气,你说的偶然就是那个运气,可能一张照片你拍了有一百多张,但是真正好的就这一张。第二是才气,所谓的才气不是指你有多少钱,这种才气是你的经验,你的文化积累,这种积累在瞬间的爆发才能让你抓住那些精彩的瞬间。第三个努力寻找这些机会才是大气,不要放弃放掉你的运气、你的机会,充分发挥你的文化积累,努力寻找最佳的机会才是一种大气。
Q:到目前为止有没有一张照片让您觉得最满意?
A:没有,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因为太阳每天是新的,所以我们也没有真正最满意的照片,如果非要说的话其实最满意的时候是我们按动快门那一瞬间,后来被感动的、认为好的反而是观众。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种没有满意的东西,我现在才能在不满意的路上一直在走,这才是我的动力。
拍摄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经历,让你比较难忘吗?
有一次我在马蹄湾拍摄的时候,我是早上5点钟去的,后来有人比我去的还早,是两个老人家,一对七八十岁左右的老夫妇坐在小板凳上,他们说我们来看日出的,在太阳出来之前,老先生就从包里头拿了一个木头的4×5的相机,架在旁边,那个老太太就拿了一个特别短的小脚架放在地上,老先生就把相机放上去,我说老先生你是摄影师吗,他说他就是个摄影爱好者,经常来这拍摄,我说对一个景致你不感觉枯燥吗?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比较难忘,他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