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增辉
摘 要:拴马桩作为关中地区农耕时代的传统器物,早已失去了最初自身的实用价值。但其丰富多样的形态,古朴、祥瑞的象征,使其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独特的民俗符号。作为关中传统民俗文化的遗产,在进行现代关中风格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运用拴马桩进行设计元素的提炼、应用,能够有效地将关中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建筑空间装饰中,展现关中地区人文与历史的传承,还能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拴马桩;民俗文化传承;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55-02
引言
拴马桩石雕艺术是陕西关中地区所特有的民间石刻,在农耕文化为主的关中平原有大量的遗存。拴马桩是关中庄户人家用来栓马、驴、骡子等牲口的实用性传统器物,多以青石雕刻,由桩顶、桩颈、桩身三个部分组成。拴马桩常设置在农户大门两侧,既方便农耕出行使用,又展现出户主的富裕殷实。
关中地区是中国文化起源地之一,对拴马桩设计元素的分析发掘及建筑装饰应用,能够促进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多样化,增强建筑装饰空间地域特色,将现代人对空间的精神需求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发掘与再利用。
一、拴马桩设计元素的提取
从先秦时期开始,广沃的关中平原奠定了农耕文化的基础,拴马桩的创造、运用及普及是关中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今,挖掘传统民俗传承设计元素已经成为地域建筑装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拴马桩艺术元素的提取、变异、重组,运用现代艺术创作手法,结合人们对建筑装饰空间的需求,将其运用在建筑空间装饰中,形成有传承、有内涵、有特色及情感的关中风格装饰组成。在拴马桩设计元素的提取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一)造型结构
拴马桩的整体形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上圆下方”,上部采用圆雕手法对刻画内容进行夸张的艺术处理,题材多样,胡人奴狮、骑马、狮子戏球及各类瑞兽较为常见,雕刻相态饱满、生动,兽爪下镂空留作栓绳之用。下部为长方柱体,柱体石材保留凿刻痕迹,更有精细者用浮雕手法表现各类藤蔓及祥瑞图案。受益于桩顶的圆雕造型,拴马桩四面皆有不同,整体比例协调,浑然天成,桩顶主题突出,高度恰处视觉中心,桩顶曲线与桩体直线实现了刚柔的高度契合,给人带来高度的视觉享受。
(二)视觉肌理
关中地区拴马桩都采用石材制作,包括灰青石、黑青石,细砂石等。拴马桩桩体石材肌理质感粗糙、质朴,光下不同的角度看去,呈现不同的视觉体验,整体给人带来返璞归真的感受。拴马桩肌理展现出成熟的雕刻技艺,桩顶圆雕、浮雕技法娴熟,刻画人物瑞兽生动饱满,桩身保留原始刀刻痕迹或线刻纹理,呈现出自然刀斧的美感。长期使用的拴马桩栓绳部位细腻沉稳、精光内敛,暗含关中人朴实无华的劳动精神。除了石材贴近自然的属性外,还能够传递三秦大地文化传承的厚重。
(三)色彩光影
拴马桩所用色彩都为石材原色,呈灰青、黑青。在关中地区,受早期秦汉历史文化影响,色彩重黑、红,与拴马桩灰色调一样,都偏重于厚重的色彩感受。古代,拴马桩立于屋前两侧,就像侍从守卫,构成房屋区域的界限,斜阳下拴马桩与地面投影相映,美轮美奂。
(四)符号
拴马桩从顶视图来观察,“外方内圆”与印章形体保持一致,从正面观察,“上圆下方”,暗含天圆地方的意思。桩体基本一致,桩顶各有不同,是为“大同小异”,桩顶的圆雕内容,从早期的胡人驭马,祥瑞狮兽,逐步加入和合二仙、骑狮、狮子绣球等吉祥题材。拴马桩从形制到题材处处都渗透出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精髓。
(五)气质元素
拴马桩又称为“看桩”“望桩”,在关中地区还被称为庄户人家的“华表”。无论是“看桩”“望桩”又或是“华表”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对于图腾的崇拜,拴马桩上圆下方的造型同时又暗含男尊观念的隐示。由此,拴马桩体现出关中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力量的崇尚、劳动力的尊重及殷实富裕生活的向往。
二、拴马桩设计元素的应用
拴马桩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清。民国后,在关中平原农村,依旧有大量留存。拴马桩在近现代已经不再用来安置牛马,而是大量的被收集在各类博物馆中,还有一部分被运用在各类关中民俗文化主题的民俗村中,譬如袁家村、马嵬驿、崇泉古镇等地,增强景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对拴马桩设计元素的挖掘及装饰空间应用可以提高关中民俗风格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影响力,提高关中地区城市的形象识别,提炼关中民俗设计元素,将关中风格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系统、科学地为创建关中民俗风格建筑装饰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在现代建筑空间装饰中,拴马桩需要突破传统形制及使用局限,不仅仅用来陈列,而且需要在构思、造型及情感传递进行延伸,将现代人对空间装饰舒适、情感、乡情的需求与拴马桩设计元素相结合,达到古为今用、雅俗共赏的目的。对于拴马桩设计元素在建筑装饰空间的运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平面的艺术表现
建筑装饰的平面空间包括室内各界面、隔断、地面分隔等二维平面。拴马桩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像语言可以运用在现代居室装饰中,电视背景墙、沙发背景墙甚至地面都可以运用拴马桩的图形元素进行平面填充、平面空间划分、视觉传达节点、标识及布局。胡人驭马“望”的深切、狮子绣球的顽皮等元素是关中传统拴马桩文化的重要组成,拴马桩的柱体肌理、整体的轮廓在平面空间的划分重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持。当然,在元素使用过程中,需要运用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处理,避免生硬的照搬,要与装饰空间的需求相结合,在完成主题营造的过程中,兼顾空间功能需求。平面空间的拴马桩元素导入能反映出关中民俗传统文化特色与关中人质朴的气质,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
(二)建筑空间元素应用
建筑室内空间,装饰元素应用集中在门窗、玄关、各类洞孔、空间陈列及箱柜家具等部位。無论是拴马桩顶部祥瑞元素的二次运用,还是整体柱型在空间内柱体的拟态使用都有用武之地。拴马桩整体轮廓线条四面皆有看点,通过轮廓抽象化、柱体壳化作加减法等处理手法加强设计元素的延伸,能够运用在各类小品摆设件的设计中,如花盆、笔筒、斗柜、矮凳等。建筑室外空间除了运用相应元素进行建筑外墙界面装饰外,还可以利用其阵列的空间气场营造庭院空间的景观布局,隔墙立柱的点现结合进行空间划分。
(三)精神元素的传递
拴马桩体现了关中地区劳动人民的才智与情感,传递着关中地区农耕牧马文化的民俗传统及审美。拴马桩尽管已经没有了实用功能,但其作为关中民俗传统文化遗产,是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延续,在精神层面上展现了关中劳动人民对劳动趣味及生活富裕的美好诉求。在进行拴马桩元素与建筑装饰的融合过程中,元素所携带的精气神也会融入在装饰空间中。通过拴马桩元素及承载器物的排列组合、空间构建,形成风格统一、气息相容的作品,达到协调舒适的空间装饰效果。
在拴马桩设计元素设计应用中,需要充分研究不同形制拴马桩的造型特点、装饰纹理及寓意,合理地将其转化为符合装饰空间需求的设计元素,逐步调整完善,形成具有关中传统民俗文化特征的装饰主题。
三、拴马桩设计元素带来的经济效应
和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一样,陕西关中拴马桩以其突出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进入到建筑设计装饰当中,以设计元素的形式丰富了建筑装饰的元素类型,提升了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内涵,在合理利用之后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产生相应的经济效应。具体来看,拴马桩设计元素在建筑装饰应用带来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民俗文化主题旅游景点增加旅游创收
拴马桩设计元素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当中,对于陕西当地民俗文化立体展示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关中平原当地的地理优势不足、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能够借助于传统民俗文化实现文化带动经济的效果。就拴马桩设计元素而言,充分挖掘、整理并实现与现代建筑装饰理念的强强结合,能够使得传统民俗文化焕发光彩,为打造当地的民俗文化主题旅游景点提供丰富的元素和理念基础。极具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能够吸引更多的其他地区游客涌入,通过景点的票务和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实现经济创收,进而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建筑建设品质提升促进建筑装饰行业发展
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瑰宝,拴马桩作为设计元素应用在建筑装饰当中,不仅可在当地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中发挥作用,还能经由专业设计师的提炼,将其应用在其他设计领域当中,对于建筑装饰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装饰元素应用集中在门窗、玄关、各类洞孔、空间陈列及箱柜家具等部位,或者实现拴马桩顶部祥瑞元素的二次运用,使得现代城市建设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提升建筑装饰品质,让业主和客户更加满意,实现建筑装饰行业在经济效益提升上的不断进步。
(三)文化设计理念输出实现带来更多对外收入
文化设计理念作为一种软实力,能够为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应用,也能够在本土发酵创新之后实现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进而辐射到国外乃至全球,成为建筑装饰甚至其他设计领域的理念源泉。经由我国建筑装饰设计师的提炼运用,既具有传统民俗文化魅力又符合现代人们审美取向的设计理念逐渐成熟,会让其他国家在全球化大浪潮下感受到该设计理念的设计魅力,从而进行资本引入,把我国的拴马桩设计元素引进到当地。文化过渡到经济,是文化本身的经济价值的最终实现,对于关中地区而言不仅是文化魅力的传播,也是同步获得经济效益的自然完成。文化设计理念的成功输出,所获得的对外收入也是拴马桩设计元素在建筑装饰应用后获得的二次经济效应。
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不是单一的照搬、复制,在拴马桩的设计元素应用中,要充分分析拴马桩的造型、肌理、符号、气质,发掘其内涵气息,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空间装饰相融合。拴马桩只关中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关中平原千年农耕文化孕育的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有这群人所特有的精气神。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仅仅是器物的传承,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拴马桩的设计应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在空间装饰中,可以展现关中地区人文与历史的传承,获取应有的经济效益,充实关中地区建筑装饰风格的研究与应用。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项目“关中民俗文化设计元素分析及‘关中风格建筑装饰设计研究”(16JK1167)”
參考文献:
[1] 季新民.渭北“拴马桩”石雕艺术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 王焱.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中国科技纵横,2010,(9).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