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市场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7-06-21 23:48:36刘显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刘显升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革新发展背景下,高校生源不断增多,就业市场涌入了大量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普遍现象。而要想使这一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自主创业便是最快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从就业市场层面来探讨,为了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各院校应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就业市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0-02

引言

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强调为了缓解就业市场的就业压力,逐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各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而除了国家的支持外,各院校也应该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新颖、丰富的资源,加强创业基地建设,以此来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其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跌落,大部分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的不断扩招有着密切联系,但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整体素质却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高技术、业务水平提出的各项需求,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说,归根究底,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并非是高校扩招,而是在于各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而导致的,从而使得就业市场在人才结构性方面出现严重的过剩、短缺情况。同时,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为薄弱、整体创业能力有待提升,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因此,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潜能开发,各院校应给予足够重视,并为此对培养方案与教育模式做出恰当调整[1]。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

首先,随着知识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也逐渐将科技创新视为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于人才方面的竞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积极、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也是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各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其创业意识,从而更好投身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中。

其次,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在加上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就业岗位的逐渐减少,导致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因此,为了有效缓解就业难问题,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各院校应充分重视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2]。

最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想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高内涵的发展,往往离不开高素质管理、科技人才的支持。而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阵地,为了全面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有效缓解市场就业压力,真正解决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主要是指创业活动中的创业需要、动机、兴趣,以及创业理想和信心等要素,对此,院校及相关教师应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动机,增强其创业理念与信念,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也为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市场就业层面来考虑,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在创业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思想过于保守,或者是始终处于畏难退缩的人是不会取得理想创业成果的,对此,应注重其进取精神的培养与增强。

2.要重视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教育,促进学生自信心、勇气的不断增强,并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着重强化创新教育,创新并非只是指新的技术、产品等方面,还涉及到新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使之真正在创业中做到敢为人先[3]。

(二)构建创新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知识是发挥创业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整个创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当前就业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来讲,创业知识并非单纯的涉及到从事某项专业、职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还需要在开展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与生产管理等知识。另外,为了给各项创业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学生还应具备公共关系、金融保险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以此来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与品质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也为其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系统性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院校必须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好创业教育。

很多西方国家大学针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各种创业知识与技能。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未针对创业教育开设相应课程。对此,各院校必须要给予重视,将创新创业教育恰当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并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对传统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科学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对相关课程进行全面挖掘与开发,适当融入一些创业教育内容[4]。

对于课程的系统性来讲,应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来考虑,可以将其课程合理划分为主修、辅修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通过基本理论、案例与模拟练习的科学整合设计与实施,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此外,课程的开设也要注重现有资源的科学整合利用,对院校当前具体发展情况做出全面考虑,真正实现跨学科、专业来共享课程资源,以此来将院校、学科优势有机整合,并逐渐成为创业课程的优势与特色所在。

(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性

作为在今后从事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也就是面对市场、社会需求变化,应具备“无中生有”推陈出新的本事。二是策划,就是要针对外部企业的具体环境,制定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战略,以及与未来发展前景相适应路径的能力。三是组织协调,也就是在开展创业活动中,也能够科学高效整合各要素與环节的能力。四是领导能力,要能够科学运用组织、权力来确保、促进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并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对员工、工作作出统筹安排。总之,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对经营管理,以及向创业政策法规方面也会能够有更及时、透彻的理解,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业活动中。

(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研、专业竞赛活动。通过参加“挑战杯”等各种科技作品,以及创业计划竞赛等课外活动,不论是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是观察、分析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只有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另外,实践也是培养、锻炼一个人才能的重要途径,只有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探索出真知。

其次,应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构建,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便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课程知识的传授,以及浓郁氛围的营造外,还需要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对此,各院校应从就业市场层面考虑,真正实现创业见习、实习与创业园的有机整合[5]。同时,对于实践基地的建设也要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适当增加经费上的投入,将其视为重点扶持项目,给予有力的场地保证。另外,还应全面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向全社会参与各种科研开发、技术服务项目研究。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应适当增加一些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对某专业生产操作技能进行准确掌握,还能够适当接受一些社会生产、服务以及市场营销等活动的锻炼培养,促进其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六)注重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讲,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其培养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不论是教育理念、个性素质与品质,还是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等方面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给予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实践、实战能力[6]。为此,各院校应注重师资队伍人员编制的优化,积极组织在职教师参加一些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种专业培训,在引导其及时、全面掌握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其形成更新颖的创业教育理念。另外,也可以适当邀请一些社会方面的教育专家,来为师生讲解近几年基于就业市场层面的、国内外创业教育的一些优秀经验与先进方法,并积极创造亲身参与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新创业教育在近几年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革新发展的亮点,但要想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真正解决市场就业压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做出进一步探究与优化创新,积极转变教育培养理念,在实践中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构建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真正成为高校教育培养的特色所在,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创业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申鹏.基于就业能力视角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5,(3):41-46.

[2] 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51-153.

[3] 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亚太教育,2016,(2):28.

[4] 唐光海,王小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20):183-184.

[5] 吕爽,罗二敏,王樱琳,等.校企合作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J].中国市场,2015,(15):138-139.

[6] 李世鵬,陈昊,邱菊,等.信息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探索[J].大学教育,2015,(5):151-152.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5:11:2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38:56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24: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49:1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