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骏
摘要:近年来,影视剧发展迅猛,对演员的要求逐渐增强,影视造型更是成为近些年来不断发展的专业学科。舞台造型为影视演员造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多经典舞台剧能够成功地搬上银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造型的发展更是舞台造型的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影视剧 延伸 舞台造型
中图分类号:J815;J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15-02
银幕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以舞台剧为基础的延伸。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这是一个进步和发展。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看到了社会的变迁。更细致入微地感受到了生活在旧封建主义下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
舞台造型的发展更为影视造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影视剧的精品战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在影视剧的造型中,设计师和导演更是将景物还原,在演员们的形象塑造上更多地展现当时的场景。这对影视造型来说不仅是一个提升,更是对舞台造型的一种新的超越。
一、影视造型的灵活性更强,两者都具有兼容性、完整性、统一性
舞台造型和影视造型都具有兼容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舞台造型更具有完整性,演員在规定的范围内、短时间内塑造人物形象,从传播学上来讲,舞台造型更具有“穿透性”。将观众当作舞台表演的对象,冲击观众的视野,让观众接受舞台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从影视造型的角度上来说,演员的人物形象更具有开放性,观众可以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来接受人物形象和故事发生的情节。比如,在同样描写抗日战争题材的舞台剧《生死场》中,整场演出共分四个场合,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概念。到最后和观众共同达到剧目的高潮。因此观众在狭小的舞台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被接受的定义。我们的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屠杀。有的观众最后甚至对演员所扮演的日本兵起了冲突之心,甚至更有观众想冲上舞台和那些受苦受难的农民扮演者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这就是在舞台造型的范围内观众被迫毫无保留的来接受舞台的主题。再如影视剧中的一些片段中,演员的表演更贴近实际观众,在影视剧中,一般展示的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故事。因此,从这点来说,影视造型更具有灵活性。设计师在设计演员造型时候,很多时候会和导演沟通,导演甚至有时会征求观众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某些美剧中,开播开始便成了一场大型的现场直播,观众们各抒己见,来决定着演员们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造型师会根据观众和导演的要求来改变演员的造型形象。从这点来说,影视剧的灵活性造型更强。更能适应观众的要求。舞台造型在灵活性上要稍微减弱,在舞台狭小的范围内我们很难看到短时间内,演员们有过多的变化。只有通过转场或者通过用其他节目的穿插达到改变造型形象的目的。
二、舞台造型的人物表现力强,具有完整性、独创性
舞台造型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短时间内为观众呈现出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演员表现力强,变化少,但是能够清晰地表达剧目主题。我们同样用戏剧作品对舞台造型作出解答,比如舞台剧《雷雨》中,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楼内,周公馆里面的这些人物们演绎着自己的命运悲剧。因此在这个舞台造型上,设计师更多地为演员们选取了“一定终身”的人物造型,从人物开始上台到最后的离场便全部都是这样的造型。 比如四凤的扮演者,从一开始便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她命运的悲剧。不仅仅是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更是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悲剧。我们从四凤的身上看到的是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们,在这个人物的造型上,设计师们更多的将充满朝气的四凤打扮成小丫鬟的形象,美丽的外表和单纯的内心,更对她最后的悲剧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再比如舞台剧《女店主》中,老板米兰多林娜的扮演者,从人物开始出场,设计师便为这个主人公设计成了高贵典雅的造型形象。但是在这背后却透漏出一种质朴和不畏名利所动的性格。无论王子、商人他们利用何种招数骗取老板娘的爱情,老板娘都不为所动,而是最后选择了与他忠实的仆人度过一生,在这个舞台剧中,米兰的造型很快被我们所接纳。并深入人心。然而在一些演唱会或模特的走秀舞台上,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舞台造型的魅力所在,在这一点上影视造型是无法达到的。舞台造型给观众的现场感极强,在规定范围内所传达的信息量虽然有限,但是能够被观众们接受。观众们就像“靶子”一样,在短事件内被这些情节感染到。造型师们对舞台上演员的设计更是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模特的走秀台上,一般的设计师会为模特们选取更多更好的能够表现主题的服饰。而演员的造型上,更加的有棱有角,我们台下的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演员们真切的演出。
三、舞台造型与影视造型不可分割
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分支,舞台造型和影视造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的是不可分割的作用。同样的人物形象无论从舞台造型和影视造型上都可以通过设计师精巧的设计为演员们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不仅可以相互借鉴,更能够在发展中求同存异。
进入21世纪,舞台造型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未来的舞台造型正向着更加成熟、分工更加细致的方向迈进。演员的仪表形态、服装服饰等都成了设计师们所钻研和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舞台造型的深入,其灵活性和独创性将继续增强。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人物形象,更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导演和演员们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将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搬到舞台上,并不是不可实现的,比如将好莱坞大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搬到舞台上,让他们也在舞台上不通过特技镜头,不通过那些艺术加工来为我们呈现出同样的状态,这些都是未来舞台造型和影视造型所要探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我们不再单一的认为,舞台造型只是单一的表现人物形象,而封闭的场合内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单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舞台的伸展性和影视技术的发展,让他们共同融合进故事的叙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剧的手法和手段,在舞台剧中展现出影视剧的效果。舞台造型的未来前景广阔。舞台美术的发展前景则更加广阔。无论是舞台的设计,还是舞台人物的设计上,都有十足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我们完全可以有信心的认为,今后的舞美发展将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和范畴。我们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用更短的时间来观看更好看、更富有内容的节目。
随着影视的迅猛发展,在3D特效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成熟、更加富有创意的造型形象。我们通过电脑技术等将影视造型形象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们的影视造型大胆突破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将人们设想的形象付诸在了人物身上。人们设想的场景、道具、人物形象一个个地还原到了影视银幕上,我们不仅仅感叹这些技术的巧妙运用,更对这些所塑造的形象记忆犹新。因此,我们设想,影视造型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前进。由于电脑摄像机的加入和融合,影视造型和舞台造型的共同发展似乎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何时将银幕搬到舞台,又何时将舞台还原到银幕上,都成为我们所探讨和议论的话题。我们不禁能够设想,如果将3D合成的《变形金刚》搬上舞台,我们能否将这些和舞台造型艺术所结合,让设计师们设计出属于舞台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那些情节和故事,能否在某一天搬上舞台,在不久的将来也许都会实现。
责任编辑:杨国栋
(上接第117页)开始独立生活,很多问题随之而来,不会洗衣服,不知道整理床铺,更不用说扣子掉了该怎么缝,生活陷入无序状态。这个时候往往会使部分新生产生懈怠的情绪,如果不适时对其加以引导,还会产生颓废的思想。
(三)人际交流经验少
高中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际交往关系相对简单,学生交往的对象往往仅限于一个班级的同学和老师。这些人往往都是同一个地方的,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特质,有相同的理想目标。但是,到了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对象、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交流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同班同学,他们会和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风俗习惯的同学打交道;交流对象也不仅限于熟悉的人之间,有时候甚至需要走进社交场合,走向社会,参与各种活动,结交和认识各种类型的人;交流方式上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三、“三商”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探索
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问题一直得到国内外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教育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相关的对策和意义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的特点是具有普适性,但同时存在的不足就是不能够因地制宜。本文立足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以学院“三商”人才培养模式为蓝本,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力求从崭新的角度给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一)“三商”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所谓“三商”,即智商、德商、情商。“三商”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学生时要坚持智商、德商、情商的协同教育,一个个体所具有的能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为“才”(U),人体内能是一种人与其社会属性(比如运动、活动、
学习等)相关的能量,和物理学中的内能是一样的,它也是个状态函数。而这个能量的总和可以用智商(IQ)、情商(EQ)、德商(MQ)的状态函数来表示:ψ(U) = aψ(IQ) + bψ(EQ) + cψ(MQ)。一个人要成才和成功,必须坚持“智商、情商、德商”的协同发展。
(二)“三商”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探索
1.以德商教育为目标,开展全面的生活适应性教育
新生入学后,必然会出现一定的茫然和不可适应,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十几年求学经历和突如其来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和变化。这一阶段,有效地引导新生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财物,将以往单纯依赖的高中生逐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大学生。合理引导、适时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求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情商教育是关键,培养新生理想信念
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明确科学的成长观、事业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受挫意识。
3.智商教育是基础,开展专业学风教育
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要求转专业或者退学复读等情况,也有同学会错误地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轻松而放纵自己;也有的因为沉溺网络等放松自己在学业上的要求。虽然这些都是个别的、偶然的情况,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纠正,往往会出现破窗效应,严重的会影响整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年级的学风。对这些学生应当及时进行引导,激发其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年级的优良学风。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