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角色适应

2017-06-10 22:58:53罗小燕吴艳
职教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青年教师

罗小燕 吴艳

摘 要:青年教师是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存在角色定位模糊、角色适应困难的问题。政府要尽快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大学组织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职称晋升机制、绩效分配机制,搭建校企(政)合作平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导向,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角色定位;角色适应

作者简介:罗小燕(1976-),男,江西遂川人,萍乡学院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旅游经济管理;吴艳(1981-),女,云南景洪人,萍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社会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党委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中的核心作用研究”(编号:JXJG-13-22-11),主持人:罗小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15-04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部分普通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推进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师资队伍是第一要素。正如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所言,“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结构来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2012年度)》的数据表明,35岁以下教师占被评估院校教师人数的比例平均达到50.6%,最高达到71.9%,有的学校的某些专业甚至达到100%,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在本科院校设置评估、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等环节上设置的师资队伍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上“重学历、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轻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很难流动到高校,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刚刚毕业于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多数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扎实的知识储备,但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锻炼经历,缺乏技术储备和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缺乏高等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陌生。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角色准备不够,在适应新的角色期待上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研究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和角色适应,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角色和角色适应,引导他们做好充分的角色准备,适应新的角色期待,对于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顺利实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地位和角色是社会分析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重要概念。地位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可以分为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前者是指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后者地位则是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地位是一种自致地位,是社会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具备相应的政治、道德、知识、能力水平后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而教师角色则是社会公众对于拥有教师地位的这一群体的行为期待。

人们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待随着大学职能的演变而不断演变。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2]。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职能提出来,拓展了现代大学的职能,也丰富了社会对青年教师的角色期待。

结合大学的职能的演变,学者们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了一些研究。孟凤芹从大学职能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学教师无法摆脱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双重角色[3]。余宏亮、魏捷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大学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指出大学教师在从事学术研究时,不要忽视隐性化的教学学术研究[4]。周宗诚从大学教师与学生、知识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认为大学教师应当扮演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批判者等三重角色[5]。朴雪涛从制度性分析的视角出发,指出大学教师应当承担真理的化身、道德的榜样、社会的良心等三重角色[6]。徐红则从当下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职业特点出发,认为将大学教师的理想角色定位为“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三者的整合体更为合理[7]。杨旭华、仇勇以组织公民行为学的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表征和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指出一个大学好教师在做好自身本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还要充分有效地诠释与时俱进的知识传授者、循循善诱的职业规划者、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者、多元开放的经验分享者、豁达开朗的组织维护者、热心公益的社会领航者等六种角色[8]。综合各家之言,我们可以将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一个相对宽泛和静止的概括: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真理的化身”)、较高道德水平(“道德的榜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的良心”),在大学组织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批判并服务社会,传承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员群体。这样的概括,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大学教师工作的特质,反映了人们对拥有大学教师地位这一群体的角色期待。但是,也应该看到,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和发展逻辑,从一诞生就被赋予了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给大学教师角色烙上时代印记。为此,将这种对大学教师角色静止的宽泛的定位运用到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上面,尽管正确,却不够准确。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其历史使命和发展逻辑,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變化中具体分析。

首先,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通常分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三大类型,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多侧重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但表现在教师评价上,由于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可量化的质量标准,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这种“以科研论英雄”的教师评价标准导致了教师工作“重科研、轻教学”,教师科研工作“重理论、轻应用”“重科学研究、轻技术研究”“重研究、轻转化”“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倾向,甚至导致论文剽窃、科研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使得高等教育备受争议和诟病。这些不良倾向和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呼唤大学及教师功能的回归,要求大学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角色本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上来,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将科研的重点放在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企业一线的生产能力以及面向社区和公众的志愿服务上来。近年来,各地职称评定资格条件的修改,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大学教师角色期待的转变。例如,在2011年修订的江西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资格条件中,首次提出了“优秀教学型教师”的概念,对获得教学类成果奖、入选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入选“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并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相应降低了业绩、论文、论著等方面的要求。2016年6月,江西省出台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创新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发表精品论文,鼓励撰写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或政策建议等智库研究成果,支持流动专技人才申报职称,并向14类人才和11类人才分别开通了申报正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绿色通道”。

其次,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历史使命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已由过去更多依靠人口红利、自然资源优势等要素推动向更多的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转变。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既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也是广大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在于,立足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过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真正促进工业产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9]。但是,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自己本身没有技术专长[10]。因此,和传统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要更加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积累起行业实践的丰富经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再次,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崛起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深刻的变革。从短期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将在线学习看作某些面授教学的补充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利用数字化环境提供新思想、新服务和新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实践中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采用了在线学习和面授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创新课程设计,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受益,未来1-2年,混合式学习将日趋发展。从中期来看,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合作和自主学习来掌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学习”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深远,随着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越来越多地付诸实践,深度学习趋势的影响将持续增长。从长期来看,高等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变化正在颠覆大学的传统观念,改变着高等教育学习的范式,让人们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模式[11]。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新理念,不断探索运用和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趋势相适应的先进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新时期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角色定位可以归纳为: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道德水平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潜心教育教学,积极投身技术研究,传承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服务企业、政府、社区、公众的人员群体。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相比较,新时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师定位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在素质要求上,前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而后者则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二是在教学和科研关系上,前者侧重科研活动,后者则强调要潜心教育教学;三是在科研取向上,前者重理论研究,后者重技术研究,前者是知识发现者,后者是技术创新者、成果推广者;四是与学生关系上,前者是知识传授者,后者是知识和技术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五是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前者批判社会,后者更强调服务企业、政府、社区和公众。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

和社会的角色期待相比较,应用技术型大学青年教师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角色准备。适应新的角色期待,还需要政府、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在国家政策层面,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一要扩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用人自主权,清除科学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在高校和企业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高校不拘一格延揽和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二要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水平实行单独评估,减少现有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的羁绊;三要加大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支持应用技术型引进和培养紧缺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其次,在大学组织层面,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职称晋升机制、绩效分配机制,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适应角色;二要加强培训和引导,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帮助青年教师适应角色;三要通过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搭建校企(政)合作平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方便青年教师适应角色。

再次,在青年教师层面,要转换角色,主动适应。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先进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专业行业最新技术;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政府治理难题和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努力在技术革新、产品改进、流程创新等方面多出成果;三要加强实践,充分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期待间的差距,在服务政府、企业、社区、公众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6-99.

[2]张陈,崔延强.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627294.html.

[3]孟凤芹.大学职能演进视角下的教学科研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3-14.

[4]余宏亮,魏捷.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6):70-71.

[5]周宗诚.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1(5):54-55.

[6]朴雪涛.大学教师角色的制度性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8-119.

[7]徐红.回溯与前瞻:大学教师角色的再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1(3):67-71.

[8]杨旭华,仇勇.“大学好教师”多重角色的质性分析——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1):10-14.

[9]林晓娇.应用技术大学的意义、使命和建设路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16.

[10]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5-8(18).

[11]北京开放大学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项目组.未来五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16-5-6(06).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42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2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5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2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