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楼前沧波意
——读《南京民国建筑图典》有感

2017-06-01 12:21:05□雷
莫愁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国南京历史

□雷 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

——读《南京民国建筑图典》有感

□雷 雨

从白雁博士处得知《南京民国建筑图典》出版的消息,很是高兴。

古都南京,六朝烟水,南唐妩媚,朱明创业,民国奠基,件件往事如烟,几多风雨苍黄。但历史的不幸造就了文化的独特,承载建安风骨,六朝文章,令人神往。李后主的词作,家国之痛,黍离之悲,堪称千古绝唱,岂是高阳先生一部《金缕靴》的刻薄所能道尽?旧梦难温,山河永寂。晚明残破,锥心泣血。《桃花扇》写不尽其间哀怨,《圆圆曲》又怎能尽述历史兴亡?追悔莫及的钱牧斋入清之后从常熟数次来南中旧都,既有忏悔缅怀之意,更有孤注一掷之雄心。虽然都是水月镜花枉费心机,但城墙宛然,一册山河,烛照汗青,留待后人评说。

民国在南京,大致算来有22年时间,但就是这样的如此短暂时光,中间还有八年的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抗击强敌入侵,而首都沦陷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极为黑暗而耻辱的一页。如果去除掉八年沦陷,六年汪伪,民国在南京,仅仅14年时间,无法与六朝中最为短暂的萧齐23年相比,而刘宋也只有29年,陈是32年,萧梁最久,也不过55年啊。我们知道,长江路上的人民大会堂,已经挺立80年了,但真正为民国所使用的,也就不过几年时间而已。所以白先勇、洛夫、余光中、郑愁予等人到南京,庭院徘徊,瞻顾旧物,心中的感慨苍凉,非局中人很难道尽其内心款曲啊。但就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跨度之内,民国为中华民族、为后人究竟留下了什么呢?

留下了制度。我说的制度并不仅仅是五院制,虽然世易时移,以后的制度演变有很大差异,不断反复演变,甚至不无面目全非,但毕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废弃现代社会的基本治理制度了。这些制度,当然也包括教育制度。民国的大学,民国的教授,我们不必一味怀古,把它浪漫化,但也不要掩耳盗铃,无视民国先生们的筚路蓝缕,卓绝功勋。中国的大学虽然一度停办,但最终还是得以恢复接续上了世界文明的大道正途。四牌楼、汉口路、宁海路,高校林立,泽被后人。更有民国继承晚清的公派留学生制度、设立国立编译馆制度,都是功德无量的善行盛举,令人肃然起敬。

留下了建筑。你难以想象,就是这样的短短时间之内,南京有了大量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机构、工商金融交通电信水利,有了那么多的外国驻华使馆,当然还有公馆别墅民居。而公馆别墅等,《南京民国建筑图典》居然搜罗到了1237处,真是功夫下尽,令人感佩。建筑是一种物质载体,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形的书,有形的画,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化石。有人说,英国乡村是英伦三岛的灵魂,而民国建筑则是南京这座城市的精彩华章。虽然这些民国建筑在南京待遇有别穷通不一,有的如一片孤岛陷入重围,有的似一片树叶正趋凋零,有的已经残垣断壁苟延残喘,有的已经被偷梁换柱沐猴而冠,但毕竟还有这些民国建筑因为一些有心人的热心奔走大声疾呼而得以幸存,它们会唤起我们的一种历史自觉,会打捞沉淀依旧的历史记忆,会复活一些久违的历史人物,会为这座城市增加别样的厚重与丰富。去其国,必先灭其史。史的存在,并不仅仅是文本的存在,也是一种物的留存。

从这个角度说,《南京民国建筑图典》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一部了解民国的必备工具宝典,是一部令人心生敬意之作,是一部别具一格内容丰富之作。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猜你喜欢
民国南京历史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环球时报(2022-08-16)2022-08-16 15:13:53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南京·九间堂
金色年华(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