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注水站
绿色接转站
在陕北吴起,沟壑纵横植被漫山,河溪清澈见底,山头钻机耸立,站区内外绿树成荫,鸟儿在抽油机上自由歇脚,身着红色工装的石油人有序地忙碌着……这是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油区的画面,也是石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从长庆油田驻扎在这里,采油三厂油区内农田、林地、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众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重挑战。多年来,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化压力为动力,从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管理机制入手,开辟出了一条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
面对“新两法”的实施、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中石油发展新形势下,采油三厂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将绿色生产理念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采油三厂主动担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全力开展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强化安全培训实施,深化环保监督检查,全面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结合HSE管理情况,制定了《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环保工作要点》;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层层分解目标指标,共签订《环保责
任书》《承诺书》781份;积极践行有感领导,121名管理干部制定并实施个人安全环保行动计划,上半年到联系点参加环保风险识别、检查指导工作680余次,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担责任”的良好安全环保工作氛围。
既要开发金山银山,又要保护绿水青山。在30多年的油田开发中,采油三厂始终把环保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努力建设科学有效和系统严密的安全环保长效机制。目前分布在陕北吴起区域内的原油外输管线总长度上千公里,为了全面杜绝由于管道破损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自2014年起,该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管道隐患专项治理,先后筹措专项治理资金,分批完成了管道隐患整治,重点专项治理管线穿越临近敏感水系问题两项。对重点管道隐患的治理,虽然耗费重金,但换来的是造福下一代,这是采油三厂对待环保工作的决心和准则。
管线巡护管理工作中,一是建立责任到人的“河长制”河道保护机制。结合实际,将属地井区内沟、渠、水道、河道及附属的穿跨越、管线、39处河道拦油坝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到人,每月对各“河长”河道巡护、拦油坝完好情况、穿跨越基础完好情况、第三方管线区域施工监管等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履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六防八保一落实”的环保防控体系,防季节塌方、防管线超期服役、防事故事件应急响应滞后,防第三方施工监管、防固废管理、座封井管理不到位引发的环保污染事件。同时为了保证原油泄漏之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置,每月组织各项应急演练活动,强化员工的应急抢险能力,真正为管线破损造成的环境污染筑上“防火墙”。
2014年,油区全面关停井场柴油式发电机组,调整工艺技术消除井场火炬直排,密闭凝析油排放,采用燃气发电机组,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含水率增加和地层能量亏空的实际,实施增注减排工程,采出水经工艺处理后,经检验达标后,重新回注到地下油藏,既增加了采收率,又实现了采出水循环利用,保障了生产需求,节约了淡水资源,也减少了采出水外排量,可谓一举三得。
为了全面创建“绿色家园”,对井场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倾力打造绿色环保井场。今年组织各基层单位力量,加班加点对所有井口和井场进行专项整治,清除采油树油污及井场固废物,对容易引发盘根磨损油气刺漏的生产井进行对中调整。同时,结合井场位置及偏磨情况,分类逐批更换新型盘根盒;设备刷漆,完善警示标识;并对泄漏报警系统和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普查和检测;在生产区域设置固废回收箱,以及油泥储存点,每年为站区内外进行2000株绿色植被种植,目前场站内外树木林立,园区花草丛生,沁人心脾。
采油三厂将精益求精抓油井管理和作业施工作为保障绿色生产的关键一环,强化油井热洗、日常管理维护,规模应用新油管、抽油杆,从根本上减少修井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高标准、严要求,推行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每次施工前,作业人员都要在井口、桥座下铺设防渗布;施工中,实行井场标志标准化、作业工用具摆放标准化、生产资料标准化;施工后,由作业队伍进行施工后井场恢复,防渗布统一回收、统一处理。
多年来,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在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支撑他们的正是对“绿色清洁发展,共筑文明企业”的不变追求,而这也是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