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段
孙亚军,男,1981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步长集团、咸阳市教育电视台短暂供职后,2007年进入咸阳市环保局,现任咸阳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副主任,分管全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孙亚军在环保宣教战线辛勤笔耕了10个年头,在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中国环境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等发表稿件2030余篇(条),在新浪网、搜狐网等各类网站刊发信息1500余条。同时,一个人担负起了咸阳日报《环保专刊》设计、采编任务,累计编印72期。一个人负责采编《咸阳环境》456期,编印内刊8册,参与拍摄环保题材专题片18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在的集体7次被中国环境报评为全国环境宣教工作先进集体,他先后4次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陕西省环保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咸阳市优秀青年卫士”“咸阳市新长征突击手”“渭河流域污染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9项荣誉。
半路出家的他改行搞环境宣传教育,开始既不懂环保,也不懂新闻宣传。他深感业务知识之不足,千方百计挤出业余时间钻研新闻理论知识。10多年来,为了多学点专业知识,把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钻研环保业务和新闻宣传技巧。他自费买来《环境管理》《绿色经典文库》《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影与编辑》《广播电视评论》等20多本专业书籍,潜心苦读,细心钻研,写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漫漫求知路上,他将环保知识、新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自身业务素质迅速得以提高,很快成长为中心的业务骨干。
孙亚军时常勉励自己:“我们正处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人民高度关注环保的历史时期,一定要担当使命,唱响环保主旋律、传播绿色正能量,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环保宣教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孙亚军在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咸阳实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
2008年,他倡导并策划设立了渭城环保文艺小分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精心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等节目。定期进社区、入企业、上学校、到村庄,开展巡回演出活动170多场次,受众群众14万人次,既传播了绿色环保知识,又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的一致好评。
2011年,他参与建设了咸阳环境教育基地,成为西部地区首家以水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环保专业科技展馆。基地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并茂、投影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形象直观地揭示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危机时代已经来临的现实。
2015年,他发起并组织成立了咸阳市环境保护协会,吸纳会员500余人。协会两年来连续开展“保卫母亲我和小树共成长”亲子植树活动、全城车载垃圾桶派发志愿活动、“道德讲堂”四进活动、“爱心放飞梦想 共建志愿咸阳”等大型宣传活动90场次,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300余场次,累计接受教育人数200万人次。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心绿廊
他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策划组织了“安利中国环保嘉年华咸阳站活动”,持续五天时间近8000个家庭2万多人参与活动。策划组织了2013至2016连续三年“环保体验日”活动。联合16家媒体策划组织了“行走渭河之大秦故都”文化沙龙活动,活动共撰稿30余篇,点击量突破60万+,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宣传作用。
孙亚军在环境宣教战线上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环境宣教是个十分繁忙的工作,环保宣传活动多、新闻报道任务重,很少能正常双休。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他总是安排其他同志轮班休息,自己留在单位值班。他常常抱病坚持工作,白天采访写稿,晚上编发简报,对重大环境新闻和环保宣传活动则连夜送往报社、电视台,加班加点不计其数。
孙亚军从未后悔过,因为他挚爱自己从事的环境宣教事业。他用笔触写新闻,用镜头捕捉感动,用文字镌刻历史,用行动见证奉献,唱响环保主旋律,传播绿色正能量,为咸阳环保美好的明天奉献着每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