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思考

2017-05-30 18:51:27汤小平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理想信念从严治党

汤小平

治理“为官不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为官不为”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为官不为现象主要是指有些干部存在的慢作为、不愿为、不敢为、乱作为的现象等。

一、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根源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而不息抓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多项重大举措,干部队伍作风明显好转,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为官不为”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和表现形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慢作为。在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沉苛顽疾得到了明显整治,以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也有些干部把“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在反腐高压之下,有的干部抱怨“灰色收入”取消了,于是心情就灰暗、就没劲,精神状态就一落千丈,逐渐演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

二是不愿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各项禁令以来,权力被逐渐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一些干部无法适应勤点俭点、廉点洁点,高压从严、无禁区、零容忍的新形势,往日“习以为常”的事变成违规违纪,以至失去了干事的动力,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能拖就拖。

三是不敢为。有些干部存在迷茫心态和畏惧心理,不是不想为,而是不敢为。有的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高原则;有的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承担责任、畏手畏尾、缩手缩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占上风。

四是乱作为。乱作为主要表现为错位作为和越位作为,是不作为的极端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徇私汪法、暴力执法都是乱作为的典型表现,对党的形象影响最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造成为官不为现象的产生,既有道德失范问题,也有制度失范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有内在因素即干部自身的问题和外在因素即组织管理的问题两个方面:

1、干部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群众观念淡薄,奉行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学,明哲保身,宗旨意识深化,不担责、怕担责,对个人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兴衰成败看得淡。二是官本位思想的消极影响。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习惯当官做老爷,乐于听汇报、做指示,不了解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三是对新规新政不适应。随着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党员干部无法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存在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心态。

2、组织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权责边界模糊不清。对工作岗位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存在职权交叉、责任模糊等情况,同时对干部不作为缺乏界定和处罚,对于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底线规定,导致工作相互推诿、互相踏皮球。二是问责处置失之于软。对干部失职问责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达不到问责纠错的目的。三是考核激励作用缺失。考核机制缺乏约束力,起不到鞭策激励效果,往往造成工作忙闲不均、鞭打快牛,忙的更忙,闲的更闲。

二、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为官不为现象的产生,既有干部个人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从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突出组织关爱、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到标本兼治。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把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毕生追求的神圣事业,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常修为政之德,自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解决“为官不为”的根本措施,创新方法、常抓不懈,在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把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专题培训、主题讨论、党性剖析和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增强四种意识。

2、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解决党员干部工作的动力问题,以此缓解和消除不愿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现象。一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适时进行干部交流,注重调整不用途现职干部,防止干部因长期从事一项工作产生麻痹、懈怠思想,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工作激情。二是完善薪酬制度。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干部待遇有关制度,保持干部待遇合理增长,克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冲击。三是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改革考评的方法和程序,科学制定考评体系和考评内容,综合运用指标评价和社会评价,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3、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一是要对党员干部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确立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干部的为政“红线”,使懒政行为无处藏身。二是在职责清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治庸治懒的发现、甄别、处理机制,将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作为监督和查办重点,加大督促和督查工作力度。三是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惩处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涉嫌违纪违法的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惧力。

(作者单位:长沙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理想信念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0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5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29:39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33:03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学习月刊(2015年13期)2015-07-09 05: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