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斗南锰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

2017-05-25 00:37:45朱杰勇
中国锰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斗南锰矿断裂带

高 歌,朱杰勇

(1.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2. 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

云南斗南锰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

高 歌1,朱杰勇2

(1.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2. 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

云南斗南锰矿带位于云南上扬子地台之富宁—那坡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南盘江—右江山前坳陷的交汇部位,是云南省锰矿的富集地带,现已探得斗南、岩子脚等大中型锰矿床。经过研究查明了成矿带的岩浆岩、地层、构造的时空分布情况,认为本区锰矿床主要形成于断陷—岩溶凹槽内的半深海环境中,区内明苏、文麻断裂带对本区地层的沉积和锰矿的富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锰颗粒主要以核形石包裹体产出,与深海沉积多金属结核组构特征极为相似。并且圈定了A、B、C类预测远景区6个,其中A类预测区为最有利的成矿靶区。

锰矿带;地质特征;找矿预测

滇东南地区锰矿的找矿前景良好,并且锰矿石的品位较高[1],区内含矿地层分布广泛,该区具有进一步寻找大、中型锰矿的巨大优势。且区内对已发现的大、中型锰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不详尽,因此对此成矿带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1 斗南锰矿带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研究区位于上扬子地台之富宁—那坡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南盘江—右江山前坳陷的交汇部位[2]。该区以东为湘桂地堑盆地,北为碳酸盐岩台地,西为康滇断隆带,南为崇左沟弧盆系[3]。

1.2 地层

区内地层广泛分布古生界和三叠系地层,新生界地层仅少量分布,其间缺失了上奥陶统、志留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地层。

1.2.1 下三叠统个旧组

地层以浅灰色碳酸盐岩为主并夹少量泥质岩的沉积。岩性为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呈不等厚互层分布,下部为白云岩,上部为灰岩,间夹泥页岩等。

1.2.2 中三叠统法郎组

地层上部砂岩夹粉砂质灰岩及锰矿层。下部以紫色泥岩、粉砂岩夹灰岩为主;中部为粉砂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及锰矿层。

1.2.3 上三叠统鸟格组

该组地层下部以块状石英砂岩为底界,顶部以砂、页岩含煤地层为顶界,厚度一般为400~900 m,局部可达到1 100 m,个旧文山一带仅零星出露。

1.3 构造

区内构造总体上是一个环绕屏马—越北古陆于NW向作同心圆状构造带的外带,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弧形断裂和线状褶皱构成。

1.3.1 褶皱

1) 文山—阿猛褶皱带

该褶皱带为一系列NW向弧形褶皱,由外到内分为四个旋扭层,呈半圆状展布,构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帚状构造[4]。迤勒背斜是文山一阿猛复式最主体构造形迹,该背斜长约30 km,轴部有歇场组地层出露,与两翼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 鲁底复式背斜

自平寨始向南经丘北至地白消没,长约72 km。背斜轴部呈NE向,核部地层为泥盆统及石炭统地层,两翼出露二叠系上统及三叠系中下统地层。

1.3.2 断裂

1) 弥勒—师宗断裂带

断裂带呈北东—南西向流状延伸,倾向NW~NNW,倾角38(°)~56(°),为南盘江盆地的NW向断裂。

2) 红河断裂

该断裂为一走滑断裂,该断裂走向310(°)~290(°),长度约为700 km。断裂面倾角60(°)~85(°),断裂西侧存在有哀牢山群逆冲推覆体,并经受挤压错动变质作用。

3) 开远—平塘断裂带

断裂带在邱北EW向延伸,并被双龙营、江边街等正断层平移分割,在开远一带消没[5]。断裂北盘大都为中三叠统浊积岩系,南盘为中三叠统个旧组台地相灰岩,断裂为倾向正南、倾角30(°)~40(°)的逆冲断裂带。

4) 小江断裂带

自东经103度线延伸,向西陡倾的逆冲断裂带,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引张力、压应力等力学性质作用。

1.4 岩浆岩

该区侵入岩广泛分布,可分为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两个系列。

基性—超基性系列:晚古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岩墙、岩床,在马关桥头—八寨一带分布。中生代早期侵入岩与同期海底火山岩共生,有Sedex型铜镍矿和矽卡岩型铁矿;在麻栗坡县八布地区,可见超基性岩侵入中三叠统斜长角闪片岩中。中—酸性侵入岩分布于蒙自白银厂银铅锌矿集区、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

2 矿床成因

中生代早期,岩浆及断裂活动的频繁促使海水发生热液循环,萃取了地层中的锰从而形成含锰热液,后沿文麻、明苏等断裂喷流至海底,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陆源碎屑的补充速度逐渐变慢,为海水中的锰质的沉积创造了条件[6]。随着沉积作用持续进行,海底含氧量逐渐降低,转换为还原环境,在孔隙水中形成高含量的二价锰离子,与CCD界面大量的碳酸根离子发生化合反应,形成碳酸锰沉积。底流活动搬运来的陆源沉积物迅速沉积在锰矿层上,形成工业锰矿层。

3 成矿远景区

3.1 远景区的划分

将大凹子—大箐地区、金子坡—老马寨、土基冲划分为一级成矿远景区,将卡西地区、龙潭—金子坡地区划分为二级成矿远景区,将蒙自赶马底地区、砚山县铳卡恩地区划分为三级成矿远景区(图1)。

图1 斗南锰矿带找矿远景区分布

3.2 成矿预测

3.2.1 一级预测区

1) 大凹子—大箐预测区

远景区位于德厚镇和砚山县的交汇处,主要的控矿构造是大箐复式背斜,控制了大箐锰矿区含矿地层及矿体的产出形态。含矿地层为法郎组第四、五段地层,地表浅部也有不连续的氧化锰矿体分布。预测区内锰矿资源总量3 567.53万t,为大型矿床。

2) 莲花坡—老马寨地区预测区

区内矿体出露在地表连续分布,矿层十分稳定,品位较高且厚度变化不大[7]。顶底板结构清楚,具有稳定的沉积成矿环境。预测该区锰矿资源总量2 160.53万t。矿床规模为大型。

3) 土基冲A级预测区

区内控矿构造主要为土基冲向斜,锰矿赋存于法郎组第五段地层中。矿体产于含锰泥岩中,沿走向延伸稳定,近地表的矿石主要为氧化锰矿,深部多为碳酸锰矿化。

从土基冲向斜南翼附近开采的矿石分析得出,矿石以菱锰矿为主,锰的品位在20%左右,笔者认为I号矿层找矿前景良好,极有可能分布于整个向斜构造中。预测区内锰矿资源总量2 441.87万t,矿床规模为大型。

3.2.2 二级预测区

1) 卡西B级预测区

位于老乌锰矿与大箐锰矿之间,矿层出露长度约2.5 km。

由于该段南部大部被第三系地层所盖,在卡西一带为往南倾单斜构造,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出露矿体厚0.25~0.55 m,Mn品位17.35%~30.99%,往东有变厚的趋势。该区锰矿成矿条件较好,预测该区锰矿资源总量322.56万t。预测矿床规模为中型。

2) 龙潭—金子坡B级预测区

矿区的含矿层主要为法郎组第五段,出露约5 km。矿体时断时续,特别是在莲花坡以东,在龙潭东矿段可见3个矿层出露。区内锰矿成矿条件良好,预测其锰矿资源总量1 282万t。矿床规模为中型。

3.2.3 三级预测区

位于岩子脚矿床西部,法郎组第五段为含锰矿层,地层东西向延伸,长约5 km。区内圈定的矿体有5个,平均长200 m,厚1.15 m,锰的平均品位为22.7%。推测深部应有碳酸锰矿,规模为小型。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文献的总结和野外实地调查,深入地探讨了斗南锰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从全新的角度,对斗南锰矿的成矿规律进行了阐述,对本区潜在的锰矿资源进行了分析找矿预测。成功圈定了A、B、C 3类预测远景区。

[1] 龙飞, 苟建鹏. 云南省文山市卡西锰矿补充详查报告[R]. 成都: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2011.

[2] 杨泽刚, 杜发永. 云南省文山市卡西锰矿深部详查报告[R]. 成都: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2012.

[3] 杨泽刚, 李宗敏. 云南省文山县卡西锰矿详查报告[R]. 成都: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2009.

[4] 杜发永, 杨泽刚. 云南大箐锰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06, 20(1): 19-22.

[5] 韩润生, 陈进, 黄智龙. 构造成矿动力学及隐伏矿定位预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6] 车自成. 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7] 吴自成, 何志威.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中国锰业, 2016, 34(3): 6-11.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Dounan Manganese Belt, Southeast

GAO Ge1, ZHU Jieyong2

(1.FacultyofLandResourceEngineeringofKUST,Kunming,Yunnan650093,China; 2.YunnanKeyLaboratoryofNewMaterialPreparationandProcessing,Kunming,Yunnan650093,China)

Dounan manganese belt is located in upper Yangtze platform of Funing-Napo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nd Nanpanjiang-Youjiang piedmont depression intersection. Yunnan manganese ore is a rich zone, as has been probed in Dounan, Yanzi Feet and other large and medium manganese deposi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agmatic rocks, strata and tectonics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are mainly located in semi-deep sea environment of rift-karst trough, including the area of Mingsu and Wenma fault z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nganese particles are mainly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nut inclusion,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metallic nodules deposited in the deep sea. We also get the forecasting prospective area of A, B and C delineated, of which A is the most favorable metallogenic target.

Manganese ore bel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prediction

2017-03-18

高歌(1994-),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 手机:18487242168,E-mail:1271400953@qq.com。

P618

B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2.020

猜你喜欢
斗南锰矿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12
国外某铁锰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锰业(2019年3期)2019-07-11 03:02:46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农村百事通(2018年5期)2018-03-28 10:29:26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农村百事通(2018年3期)2018-03-14 21:27:46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农村百事通(2018年1期)2018-01-31 23:36:24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新疆地质(2015年3期)2015-12-10 0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