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军
摘 要: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发展过程。由于在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开始重点加强发展地方的林业建设中的生态平衡圈。森林中生态平衡圈的建设工作,作为我国生态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原因在于森林中林木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生态系统中的沙尘暴、水土流失以及气候不稳定等一系列地理环境的荒漠化现象。但是,为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我国国有林木资源在经济建设的发展下遭受了大量的滥砍滥伐以及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严重摧毁了我国的生态平衡圈。文章着重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林业建设在今后发展道路的方向。如何根据我国现有实际情况改善我国森林地域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提高森林建设的整体质量,如何完善森林的建设工作以及今后如何保证我国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混交林;栽植技术;发展作用
由于森林长期处于工业污染和滥砍滥伐的破坏,因此造成了我国很多地区接连不断地出现森林面积退化的现象,森林面积的退化将直接导致国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态系统所遭受的冲击,使该地域产生荒漠化现象,并严重破坏了该地域地理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建设。我国国民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重点着手从根本上实施挽救生态系统的措施,以及挽救森林中出现的生态平衡失常等现象,防止大自然环境的恶化越加严重。为了有效防止生态平衡的破坏,我们在林木产业发展建设的道路上可以适当通过混交林栽植这门技术改善人工造林过程中出现的单一树种种植后易被病虫侵蚀的问题。
1 工业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混交林技术的详细应用
1.1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道路上,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严重性的破坏,森林中树木大量的滥砍滥伐,森林中的植被被病虫侵蚀,地域由于缺少绿色资源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生态现象都严重导致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调节能力上的性能严重下降。面对我国自然环境在经济建设下的不断恶化,也为了避免我国国民在今后的生存环境中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而遭受危害。我们要针对这一问题有效改善现有的人工造林技术,在地域中针对地理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升该地域生态环境的地理调节能力。可是,在漫长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单一树种种植的林区,在进入封山育林调节后,会造成该地域生态系统生存能力上的脆弱性,因为森林中单一树种非常容易遭受到生态环境和外界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要通过混交林栽植技术全面提高森林中林木的生存能力,有效改进森林中树种单一的现象。
1.2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多样性
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林业发展中一项新兴种植技术,这种种植技术主要是将一种树种和多种树种混合在一起,这种方式能够完善某一单一树种的特性,使其具有多样性特点。混交林栽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人工造林质量,加强生态稳定性,同时还能将树木生长质量拉高。
1.3 森林中林木的混交类型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是在针对森林资源的优化建设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森林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可以通过高效运用混交林栽植技术并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对林地进行有效的建设及优化。我们在进行混交林种植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在种植前将混交林的树种进行分类,混交林的树种在分类时要根据要种植的混交林的数量和所处地位进行分类,混交林的树种可分为三大种类: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这三大种类混交林树种的主要作用分别为:
主要树种是人工造林中被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树种。由于主要树种的经济价值较高,针对病虫及生态气候的防护效能也比一般树种要优秀很多等优点。所以,作为人工造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工造林的过程当中,主要树种在数量上是被应用最多的一种树种,在所有被应用种植的树种中属于较为优势的树种,通常主要树种为高大的乔木,到了生长后期居第一层林冠。在同一地理环境的森林中被种植的主要树种有时是一种,有时是二至三种不等。
伴生树种是人工造林中作为次要树种而被种植在主要树种附近的小乔木树林。作为次要树种伴生树种通常在人工造林中被应用的数量并不多,伴生树种的种植主要是为辅助主要树种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为主要树种有效改善其附近的水土情况,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条件。伴生树种的耐荫性好,生长较为缓慢,是一种在主要树种的林冠下生长的一种有着辅助作用的树种。
灌木树种同伴生树种的功能相似,灌木树种同样作为帮助主要树种正常生长的树种被种植在主要树种附近,应用灌木树种种植后的树木通常分枝多、树冠大,且叶量丰富。灌木树种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主要树种附近的水土,有效防治主要树种附近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并抑制主要树种附近的杂草生长。
2 混交林在树种种植上的搭配类型
2.1 乔木混交类型
乔木混交作为混交林树种搭配种植的搭配方式之一,乔木混交是一种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进行搭配种植的种植方式,乔木混交类型可以充分发挥出多种树种的优势,并将其效力更为高效的进行搭配应用。乔木混交主要是为有效针对成林建设的应用当中,在树种的优化选择中选择出可提升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树种搭配方式,在主要树种种植的过程当中选用适量的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和其进行搭配种植。将人工造林中树种的生存能力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适用性提升至最高。
2.2 主伴混交类型
主伴混交同样是以主要树种和其他树种搭配种植的搭配种植方式,主伴混交的树种搭配类型较广,在种植后在主伴混交类型下种植的树木构成的复层林冠较多。这种混交类型在种植时,通常将主要树种种在稍往上一些的位置,而其它树种则是种植在稍微往下一些的位置,这样的种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存活几率,更好的提升了树种在今后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主伴混交类型种植方式主要适用于地理条件较为优秀的地域。
2.3 乔灌木混交类型
乔灌木混交作为混交林混交类型的一种,这种混交类型主要是利用主要树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交种植,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乔灌木混交类型相较稳定。这种类型多被应用于地理条件较为严酷的地域,而且是地理条件越差乔灌木混交类型被应用的比例越重。
3 混交林的混交种植方法。
3.1 星状混交
星状混交林种植方法主要是将一种单一的树种分散种植在其他树种中,其中将杨树种植在槐树林中最为常见。
3.2 行内隔株混交
株间混交种植方式也被成为行内隔株混交。这种种植方式主要是将单一树种与混合树种逐步混交,而不是一次性混交。这种方式在众多混交种植方法中较为复杂,通常将这种种植方式应用在乔灌木混交中。
4 结束语
在林业产业建设的未来发展中,混交林栽植技术将会作为重点技术被应用于我国林业建设的未来发展中。通过正确合理的实施混交林栽植这门种植技术,可高效促进我国大部分地域的人工造林快速发展。混交林栽植技术将带动我国整体地域的稳定性和生态的平衡性,使我国目前的森林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提升我国整体地域下的森林林木的质量,促进经济向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宜聪,刘芙蓉,李恒,等.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6,43(5).
[2]梅仕能,陈忠欣,田华林,等.西南地区退耕还林技术——贵州黔南退耕地南酸枣造林技术[J].林业工程学报:林业科技开发,2016,15(3).
[3]郭韦韦,张青,亢新刚,等.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階段树种组成及林下更新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