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婷
摘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比较符合时代背景,具有时代特色。自提出以来至今一直都是政治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各类教学以及考试的重点内容。加强对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帮助作用。在当前社会风气逐渐恶劣的情况下,急需这一新型价值观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进行引导,进而改善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诚信、不和谐的负面社会现象。初中生是比较关键的一代,需要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净化社会风气的环境。
关键词:思想品德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57-02
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被提出以来,广受社会各界学习和赞赏,对于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促进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现阶段,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也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途径,对于在社会领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回答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鉴于其重要程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引入,重点开展对初中生的这一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中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利用其从多方面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进行培养,帮助其健康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培养初中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本文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切实可行的实行策略。
一、制定出科学的学习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比较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树立正确观念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阶段初中生年龄还比较小,没有对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的认识,缺乏一些关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培养的知识。也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思想体系,最容易被外界干扰。对于初中生来说,认识的能力还比较有限,知识基础也比较薄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很难到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耐心细致,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老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很明显,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争做当今社会的四有青年,不断提升自己,为以后的社会建设做贡献。要让初中生懂得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如何紧密联系的,要使他们明白各自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促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做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的继承人。[1]其次,要促使他们懂得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或者民族以及团队,都需要优秀的个人,其组成单元都是个人,因此,个人必须成为优秀的大写的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来促进我们的国家、社会和民族价值的实现。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身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倾向,促进自身良好发展。
二、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国家层面价值的认同程度
关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虽然只有八个字的描述,但是其内涵非常的丰富,价值追求也非常的明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初中生对国家层面价值的认同程度,并且进行权衡,对有问题的学生着重进行提高,促进初中生树立国家意识,了解国家的方方面面。
1.要对初中生的国家意识进行培养
让初中生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我们这个强大国家的基础上,没有国家,不可能有安稳的生活,也不可能安心地在学校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国家的庇护,在新时期,我们更要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奉献自身的力量。作为初中生还不能够在一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但是现在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积蓄更大的能量,然后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出自身的力量。通过对初中生国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高度认同基于国家视角所追求的价值。
2.对中学生开展有关中国梦内容的教育
中国梦如若顺利实现,会对每一位社会公民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包括初中生在内,中国梦的实现也将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生活环境,也需要初中生的共同努力,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方能继承前人的事业。个人价值和梦想的实现是离不开国家价值及梦想的实现的,因此,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单元,国家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并且带动个人的发展。[2]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育,让初中生从思想层面上高度认同基于国家视角所追求的价值观。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实践教学的环节非常的少,并且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很多实践活动也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这与现代教学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践在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作用在现代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明显。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时,更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仅仅进行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真正的内涵,不能够真正地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其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去陪伴老人,照顾老人。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关爱老人、孝敬长辈的意识,更能帮助初中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有所感受、有所收获。对于实践过程中初中生提出的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疑问,老师可以及时进行解答,并且言传身教,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学会运用課本上的理论去解释社会上发生的热度比较高、比较引人关注的事件。这对于初中生的成长也有多方面的作用,既能够帮助初中生活学活用,也能够提高初中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多组织初中生进行探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和培养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解决自身对思想品德知识以及价值观的疑问。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不断地沟通交流以及合作,这对于增强初中生的社交能
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数据支撑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实际调研,制作、发放、收回以及统计等,可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有异议的问题老师再参与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也打下了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初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再根据问卷调研的结果,让学生阐述对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生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是三个层面价值观的集合。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初中生,帮助初中生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少走弯路。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四条策略,希望能够对业内同行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启发作用,共同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德超.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8):125-126.
[2]黄利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4(5):3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