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文
那天,我和妈妈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又遇上堵车,我足足站了30多分钟,腿很酸。
这时,突然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孩子,你坐这儿吧。”我回头一看,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他拄着拐杖,正努力想从座位上站起。我慌忙摆手,摇了摇头,有点不可思议,心想:中国自古都是以给老人让座为礼,什么时候改为老人给孩子让座了?他仿佛猜到了我的心思,面带微笑,和蔼地说:“我下站就要下车了,你坐吧,休息一下。”说完,他便在拐杖的帮助下,让出了座位,并轻轻拍了拍我的背,低声说道:“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我愣了一下,然后在别人诧异的目光下,坐在了位子上,腿的酸疼立即减轻了许多。我心中一直难以平静。那个老人是多么慈祥、和蔼,并对我说了鼓励的话,我好感激!
那个老人离开了座位后,在车上都站不太稳,轻飘飘的,仿佛随时可能摔倒。车站终于到了,他回过了头,又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便走下车,消失在了人海之中。过了许久,我才回过神来。我读懂了老人的眼神,那眼神中包含了他對我说的一切。我望着远方,沉思着……
(指导教师 张宇飞)
【嘉宾评点】
本文的题目虽短,却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可谓简练又不失准确。小作者所叙的“老人给孩子让座”的事例很新颖,既体现了题目提到的“传递”,又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一种真正的正能量。 王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