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婷
摘要:绘本阅读给正在启蒙阅读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的窗户,巧妙的构图,优美的色彩,或诙谐或富含节奏韵律感的语言,把孩子带入了百科全书式的阅读体验中。孩子在阅读中释放情感,发展心理,培育启智,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认识了世界。在阅读中,解开蕴含在图画和文字中的密码,就能体验到绘本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破解;绘本;密码
书籍,是孩子成长中的精神粮食,孩子的童年需要文学的浸润。书籍的选择,就是家长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的朝向,对孩子价值观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绘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既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又激活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绘本,去探寻绘本的乐趣呢?让我们一起尝试,去破解绘本中的图文密码吧。
用眼睛享受绘本图画之美
绘本犹如一颗幸福的种子,把快乐和想象悄悄埋进孩子的心田。很多优秀绘本都是文字与图画的完美结合,不仅文字有可读性,图画本身也有很大的欣赏性,绘者就如一个电影导演,把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把故事讲得生动好看又清晰。我们可以引领孩子细致观察图画细节,去发现蕴藏在图画当中的线索。
封面+封底=一幅图 有些绘本,封面加封底就是一幅图,比如《讨厌黑夜的老奶奶》,光看名字就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哪个孩子没有“怕黑情绪”?封面是怕黑的老奶奶正扯着一块披巾逃离黑夜,漆黑的月夜下会有什么让人浮想联翩?打开封底,画面立刻变成一幅窄窄长长的图画,左边出现了一棵巨大的树,书上栖息着一只猫头鹰,眼睛瞪得铜铃般大,让读者一下就明白了老奶奶怕什么。观察了封面和封底的图画,我们可以抛出问题:老奶奶用了哪些方法赶走黑夜,哪个有趣?她的做法好吗?阅读完绘本后,继续引领学生讨论:黑夜曾让你想到什么?你是怎么克服的?让小朋友用轻松的态度讨论自己害怕的事,同样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大家犹如坐在同一艘船上,相互启发,互相激荡出解决的办法。还比如《花婆婆》,在封面上,我们看到一个穿着草绿色的斗篷人站在山坡的最高处,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似乎一点也没在意,只是深情地望着远方,她在看什么呢?(打开封底,使封面和封底連成一幅画)前方那条蜿蜒小路的尽头有一座靠海的小木屋,多么美的画面。
封面与封底相呼应 很多的绘本,封底与封面遥相呼应。比如《该起床了吧》,用精致、逼真得画面描绘了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起床时千奇百怪的动作。封面是一对正酣睡的兔子母子,封底则是兔子母子醒来时打哈欠的憨态样儿,与书中的内容浑然一体,微妙的联系,无形的渲染,自然而然地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传递。又比如《小桃子捉迷藏》,封面是小桃子捂着脸捉迷藏的可爱样儿,封底则是一棵结满了桃子的桃子树,小桃子就藏在其中,善于发现的孩子们能找出哪个是小桃子吗?
这样精心安排的绘本还有很多,有的封底是故事的结尾,有的封底是故事的延续。总之,合上书,既是一个结束,很可能又是另一开始,成为新一轮阅读的起点。
发现图中蕴含的线索 有些绘本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读者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比如《咕噜牛》,前面2页展示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林中洋溢着一种宁静的氛围。不过,地上的脚印和拔起的树根,暗示着岩石后面的森林充满了不安和危险,小老鼠将会有不一样的遭遇。随着故事的推进,小老鼠每次描述咕噜牛的不同部位时,绘本是以局部图的形式凸显的,既发挥孩子的想象(如果组合起来的咕噜牛到底长什么样?)同时又保护了他们敏感的心灵(局部的图画、圆润的线条并不让人觉得害怕)。故事中咕噜牛那熊一样的爪,野猪那样的獠牙,驴子那样的耳朵,羊一样的角,本就是小老鼠编出来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候也会假想出很多可怕的咕噜牛,有的时候咕噜牛是黑暗,有的时候咕噜牛是困难……绘本的结束,小老鼠智斗咕噜牛,画面中充满不安的森林画风一转,以宁静祥和的森林收尾,给读者以启发:我们该如何战胜自己的假想敌呢?看,绘本的图画本身就是故事,只要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还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用慈祥的爱心和灵巧的双手把约瑟的小毯子制成了衣服、领带直到很小的一粒钮扣,而楼下的老鼠一家也发挥了自己的非凡勤劳和智慧,用爷爷剪下的所有零零碎碎的边角料,缝制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把平常的日子装扮得忙碌而幸福。每页的插图上下互为补充,一块普通的料子,不仅展现了爷爷一定有办法,也展现了老鼠也有一定的办法。浓浓的爱和人情味通过细腻的图画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连环图画中发现乐趣 如《小金鱼逃走了》,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调皮的金鱼不断变化位置捉迷藏,孩子们会兴致勃勃地在不同的环境里寻找离开了鱼缸的金鱼……窗帘上、花丛中、糖果罐子里、水果盘里……这个调皮的小家伙竟然还在镜子上玩起了“分身术”,变成了三条一模一样的小金鱼,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小金鱼?最后,它还跳进了有好多金鱼的大池塘里,哪只金鱼才是我们要找的呢?翻开这本书,可是需要好眼力才能把它找出来!不断变化的场景给小小孩们带来了快乐。
画中套画有故事 阅读绘本,我们总能在细致的观察中有不一样的发现。如《我爸爸》中表现爸爸勇斗大灰狼的勇敢时插图中蕴含的有关大灰狼的故事:《小红帽》《三只小猪》。通过这样的画中画,对比出爸爸比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红帽与三只小猪要勇敢得多,更展现了对爸爸的赞美与崇敬。
用嘴巴打开绘本阅读之声
绘本之所以吸引人,不仅插图细腻,色彩优美,文字也简明。其中富含节奏韵律感、幽默诙谐、拟人夸张的多样语言很符合孩子的语言年龄特点,同时,绘本中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则能够充分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读着诗样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启蒙,想像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并进而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如《扫帚怎样才会飞》中,开篇语言十分优美:巫婆骑上扫帚,飞过繁花似锦的草原,飞过了郁郁葱葱的森林,飞过了一望无际的沙漠,飞过了碧波荡漾的湖泊……读着这样诗歌般的语言,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相应的画面,真是令人羡慕与向往。书中还有几处语言反复重现,读起来却没有啰嗦拖沓的感觉。歪歪兔一次次试飞失败,但一次次坚持下来,终于实现了飞起来的梦想。在朗读时,大人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朗读,或者与孩子一起合作分角色朗读,带给孩子不同的角色体验,孩子在大声朗读中积累语言,更感受到了歪歪兔一次次的尝试与坚持,分享了歪兔兔成功试飞的欢欣,这飞起来的不仅是扫帚,更是孩子们纯真的梦想。又如《小金鱼逃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不同的环境里寻找离开了鱼缸的金鱼的同时,大人将声音线索巧妙地融入到绘本阅读中,用充满惊喜、意外的声音,加上动作和表情给孩子进行大声朗读或者与孩子合作朗读,带给孩子的是多么欣喜的体验啊。
用肢体诠释绘本阅读之趣
图文并茂的绘本不仅适合阅读、欣赏,甚至还能演一演。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绘本,将会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贵和美好的记忆。通过角色扮演,把孩子与故事里的角色联结起来,促使孩子把自己带入故事情节中,去体验故事角色的情绪、情感,将自己与故事角色对照,从而产生好感,乃至共鸣,潜移默化的教养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
在角色扮演中养成习惯 如果孩子不爱刷牙,不妨一起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绘本故事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展现了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故事短片式的画面,将鳄鱼和牙医在治疗蛀牙的过程中的心理细节刻画出来,极富戏剧性。很适合拿来给小朋友做一场实用的生活教育。共读绘本后,可以让孩子选择扮演牙医还是鳄鱼,然后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选择某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片段进行扮演。演完之后,提醒孩子早晚按时刷牙、认真刷牙,对故事进行深化和应用。
幼儿在不同角色体验中学会与人相处 孩子初入校园,就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生活,在校园里,孩子们会经常遇到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如何解决冲突的问题。在冲突发生时,大人任何的包办、责备、宠溺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更阻碍了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孩子积累与人相处、解决社交冲突的经验,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秋千架上的故事》讲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平时都喜欢到大槐树上的秋千上玩儿。可是,今天,小兔也想玩儿秋千,它一早來到树下已经看到小狮子在玩着了。小兔请小狮子让它玩一会儿,可小狮子霸着秋千就是不干,小兔子委屈地大哭,小狗恐吓小老虎,大家不和他玩,小羊和狮子讲理也没能让小老虎下来,这时,小猴子颠着球过来,邀请小狮子一起玩足球,小狮子噌地一下从秋千上跳了下来,玩足球去了,小兔子终于开心地坐上了秋千。故事中小兔子哭,小狗吓唬、小羊讲理、小猴子用计策,面对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大家可以演一演这个故事,体会谁的办法最好,最有效,从而学习到处理冲突的方法。
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渐渐成长,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与成人制定的各种规则相冲突时,大人每天“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不绝于耳,听得多了,孩子自然会产生无力感,变得不自信,或者叛逆。这个时候,给孩子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非常重要。《大卫,不可以》中的大卫就像我们孩子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精神,又正处于叛逆期,做了很多随心所欲事情总不被允许。我们可以让孩子与大人反角色扮演,大人演大卫,孩子演妈妈,这样能够让孩子在“命令”和“控制”中体验力量感。同时借机延伸:平时可以怎么好好说话?通过角色互换,激发了孩子的同理心,更提升孩子理解与共情的能力。
适合表演的绘本还有很多,不同的绘本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体验,正是这些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的慢慢沉淀,便会慢慢化为知识和智能,孩子唯有主动的多看、多读,并在生活中慢慢反刍这些故事,我们终会看到幸福的种子在孩子的生命中发芽、成长。
在想象中丰富绘本内容
用想象补白画面 在阅读绘本时,慢慢欣赏着连贯而有趣的画面,朗读着美妙的语言,学生会沉浸在丰富的内容以及鲜活的画面中。不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有着很大的延伸空间,这给孩子们的想象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可以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让孩子展开想象,填充画面。如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我们鼓励孩子想象:萝丝还会经过哪些地方?狐狸会用什么方法吃掉母鸡?然后用上绘本的语言把狐狸的遭遇说出来,绘本的图弥补了孩子想象力不足的缺陷,使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孩子的想象又跨越了文本的束缚,创造了一个充满惊异的神奇世界,两者相辅相成,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想象丰厚语言 有时候,绘本的文字也像一幅画,寥寥数句就犹如一根细线般串起整个绘本插画,,一个故事结束了,但留给孩子们的是大块大块的文字想象空间。阅读绘本时,我们可不要错过了这样的补白机会。当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时,孩子的听觉器官也充分调动起来,心灵充盈起来,眼里晶亮起来,脑里会产生多少个问号,这时,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猜想后面的情节。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在欣赏了小兔子表达爱的几幅画面后,可以接着出示绘本后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并猜猜接下来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再出示绘本原文,大家的想象是不是跟兔子的想法、做法一样?由于孩子们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和故事内容一致情绪高涨地投入到阅读当中,而后再进行补充:兔子还会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呢?想象一下俩人之间合作演一演。又以《逃家小兔》为例,欣赏完绘本之后,启发孩子想象:“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还想躲到哪儿?妈妈又会怎么做?想一想,合作演一演。有些绘本故事,我们还可以对结尾大胆猜想,预设,创编故事结局,这样的开放性训练,使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束语
正所谓童蒙养正,绘本给处于阅读启蒙阶段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让他们在一个个充满温情、善良、奇趣的图文故事中自由驰骋并乐此不疲,从中学会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管理情绪、表达情感、辨别真善美丑……在阅读中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世界,内心世界也柔软和丰富起来,这就是绘本阅读的力量,似呼吸一般融入到了孩子生命成长中。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