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探索

2017-05-19 19:26:56鲁继业曹翔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9期

鲁继业 曹翔

摘要:开展本专科分段培养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探索依据,使得本专科两个层次的教育教学有效连接,不光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较为顺利的进行本科阶段理论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3+2”分段培养的实践从招生情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及转段条件等方面探索了分段培养的新思维,培养地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分段培养;专本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67

国务院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为加快完成无锡市“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赋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创建任务,使学院的升本准备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及早积累开设本科层次专业的经验,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2016年首次尝试与常州工学院进行“3+2”合作培养,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探索依据。

我院今年招收电子商务专业(3+2项目)学生34人,全部为江苏本省生源,高考平均分为273分远高于电商普通班的241分,电子商务专业(3+2项目)前三年在我院学习,考核合格颁发我院毕业证书;经常州工学院考核合格学生,三年后可转入常州工学院电子商务本科进行后两年学习,所有课程及学分符合相应条件后可颁发常州工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学生授予常州工学院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1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背景

1.1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无锡和常州目前已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国际化提升期的发展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人才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竞争的关键,实现“两个率先”更加需要人才智力支撑,人才发展将进入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抓住新机遇,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确保无锡、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人才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2缓解高职招生及本科就业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考生源持续减少,同时各种分流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招生难”的问题,而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高职教育的“断头”问题,同时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历提升渠道,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3+2”模式的专本衔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的招生难问题。同时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实践教育,采用分段式培养模式,本科院校可以在高职的实践教学体系上加强理论教育,从而提高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1.3可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这些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来提升学历,但这也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些方式的教学属于断层式教育,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的教育没有系统性,甚至出现专业不同、课程设置重复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才质量。同时很多高职学生进入高职后的唯一目标变成了“升本”,导致无法投入充足的精力学习专业课程,这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系统化整体设计、五年贯通培养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

2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分段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虽然属于两种高等教育类型,但应用型本科教育本质上与高职教育一样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这个共同点就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联系的基础。

2.1电子商务专业“3+2”分段培养目标定位

(1)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体魄健康、心理健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能够进行各类商务网站维护及运营、进行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工作,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网站规划、网页设计、商务谈判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本科阶段的人才培養目标定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港航企业、金融部门、驻外机构或其他有关部门从事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实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2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探索

2.2.1“两种层次、三种分类”课程体系的探索

为实现培养地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根据高职与本科的培养模式,以技能加理论的培养思路,完成深度与广度的结合。“两种层次、三种分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以五年整体教学为思路,教学安排分为专科三年,本科两年。同时由于学生在就业及升学上不同的选择,在教学计划中将专科教学中的实习阶段分为两种方式,就业学生参加为期17周的顶岗实习,转段学生参加为期4周的顶岗实习。

2.2.2“两种层次”指的是高职和本科教育的两种层次

以目前岗位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体系,专科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及职业技能,同时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以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提升做准备。高职与本科的课程体系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及层次性,同时又互为衔接。

“三种分类”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各种课程性质制定,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三种分类。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为其打好坚实的理论及技能基础;选修课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展其各方面的特长,必须课与选修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考证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使得学生在专科阶段就能获得国家或行业的资格证书。我院与常州工学院,充分共享双方优质资源,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与专科无缝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将学科教学与业务训练、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紧密结合。具体学时与学分分配表见表1。

2.3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确保“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的顺利进行,我院与常州工学院成立了由两所学校的校长为委员会主任的“电子商务专业高职与本科衔接工程”项目促进委员会,成员由两校教务处领导、人事处领导、物资处领导、专业(院)系领导、专业教师代表、校企合作企业代表、职教教科研专家组成。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探索建立高职与本科衔接机制、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院校个资源上的共享、高职与本科合作培养机制的制定。

同时建立了由常州工学院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一体化合作培养教学工作协作组,开展五年分段培养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试验,加强分段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建立课程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开展课程模式研究和教学研究。

为保证3+2班学生在三年专科学习后能顺利转段,我院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重要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和计算机类课程均安排了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教师任课,从而保证该班级学生在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同时班主任由该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担任,有利于平时在专业上对学生加强引导。

2.4严控转段条件

在高职阶段学习期间,学生需通过培养方案内的各门课程,经补考合格的科目不超过三门(含三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平均成绩70分以上;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通过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且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320分及以上;通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段学生必须获得专科毕业证书。满足以上条件的学生方可转入常州工学院进行本科段后2年学习,学生将接受本科(学士)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最终取得本科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3结论

在高职与本科进行“3+2”培养过程中涉及诸多因素,其中包含了如何衔接不同学历层次及不同类型的院校,同时各个院校在定位、教学观念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互融通。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在与首先明确目标,要以培养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从而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建设,从而使得院校间可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工学院在电子商务专業上的分段培养顺应了这一背景,通过构建有效课程体系的衔接,制定合理的分段人才培养发难,对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云峰,季本山.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5).

[2]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6 60060.shtml,20140630.

[3]张祖华,丁泗.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3):2728.

[4]何静.高职与本科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设计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