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彬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问题;改进方法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是学生受益面最广的课程之一。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时代的发展,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更加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理论的传授,缺乏最新学术前沿的跟踪与应用,缺乏对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类课程知识点较多,尤其是软件应用知识点比较零散,而且缺乏条理性,零敲碎打,使得授课的难度比较大,授课效果普遍不佳,如何把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在面向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关注Word等软件的应用技巧,仅教会表面的“招式”,而忽视本质的内功心法传授。须知软件仅仅是工具,种种功能也只是浮云,只有设计者主体具备上佳的设计理念,才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需要对设计理念进行提炼与引导,这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4.缺乏对学生创新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原有的课程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不足,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化地完成规定动作的习题,这与当今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极不适应,需要与时俱进。学生对没有明确问题而需自己发现并提炼的问题就手足无措。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5.课程所涉及的软件可以满足相关的基本需求,但需要必要的补充。必要的内容应该在课程教学中予以补充,相得益彰。
(二)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不断讲解与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无聊,厌学等不良情绪增长,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传授过程中缺乏实际案例的设计过程展示,因此,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启发。
3.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尤其是软件应用的部分知识点比较零散,缺乏条理性,若按部就班地讲解会显得非常凌乱。
4.鼓励的缺乏。80后、90后学生的优点有:他们不盲从,有独立的思想,如果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和激发他们的优秀秉性,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而这一点在当今的教学中是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5.课件与习题古板,而当代学生都更倾向于亲和风趣幽默的教學方式,当今淘宝风格盛行即是明证,因此,需要在课件中体现风趣幽默的元素,以利于广大师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快乐教学,共同成长”。
6.有关的视频资料有所欠缺,导致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需要进行补充。
(三)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的教学内容中缺乏创新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内容,评价主要由“考勤+上机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与综合能力的评价,需要加以重视与改进。
二、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
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因此,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内在素质。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以灵动开放的心胸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所需的有益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快乐”的主旋律,把师生打造为和谐的大家庭,课堂犹如一场充满快乐的家庭聚会,广大师生如同置身于阳光之下,快乐教学,共同成长。
(一)在教学内容上的改进方法
1.重视探索式教学,针对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理论教学的不足,引入最新学科前沿的探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并有效培养探索精神。
2.由于教学内容的繁杂,知识点零散,因此,通过精心设计上课的案例,融所有要点于一炉,把设计理念和所有相关知识点都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Word等软件的应用技巧,基本定位为表面的招式,而忽视更为重要的、更为本质的内功心法传授,这是内在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会、比较、鉴别、探讨并结合教师的经验传授等方式提炼出先进的设计理念并形成个人的设计风格,把课程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原有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能力,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给广大师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新的课程设计中,会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在设计理念培养与应用技巧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针对某主题自由发挥与创作,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有效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在教学方式上的改进方法
l.本课程大部分内容是面向应用的,知识点零散,缺乏条理性,按照以往以老师为主体按部就班的讲解和操作方式非常乏味,应当创造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贯彻快乐教学的宗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请上讲台,由学生来操作和设计,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现场总导演,其职能为把握大局,整体协同,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诚,大大增进创造力与智慧的培养。
2.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个需求背景,以老师为主导,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生为主体,针对某一设计主题案例,群体协作,从零开始,系统性地完成一个设计过程。在课堂上,老师要把设计理念和所有知识点都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设计过程中,从而改变软件应用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缺乏条理性导致的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大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在评价机制上的改进方法
本课程将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创新与综合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来评判,最终成绩的确定主要由“作品+考勤+上机考试成绩十理论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从而对学生能够做出更为客观、更为合理的更为科学的全面评价,改进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薛立军,张立珊.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
[2]龚沛曾,杨志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