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410005)钟武云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410005)周胜蓝
早稻集中育秧成为湖南稳粮转方式关键举措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粮油作物处(410005)钟武云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410005)周胜蓝
2017年,湖南省以合作社、育插秧大户、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当补助”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服务,实现由供种到供秧到育插秧一体化转变,促进水稻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1.突出稳定粮食生产,集中育秧面积取得新突破2017年的早稻集中育秧在资金投入和实施面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据初步统计,在省财政投入1.3亿元资金的基础上,58个早稻集中育秧项目县县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65亿元,落实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23.4万公顷,超计划面积3.4万公顷。
2.突出完善运行服务,集中育秧机制取得新突破2017年的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项目,全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联合本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育插秧专业户等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自愿申报实施。明确了农业行政部门的指导、组织责任,强化了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的实施责任,并进一步规范了集中育秧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台账、验收评价方式等。2017年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及村组达到2.09万个,同比增加2393个。同时,通过专业化集中育秧这一纽带,部分集中育秧主体还与种植农户签订了服务合同,积极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管、代烘等托管式、保姆式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水稻生产的社会化服务。
3.突出提升主体实力,育秧装备和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是改善育秧装备。湖南省已建成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90个(5400多平方米),添置高速自动化播种流水线60多套,购置可套叠机插秧专用硬盘100多万个、叉车90台,进一步改善了育秧装备。二是推广机插秧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2017年的集中育秧,除了抓好拱棚薄膜覆盖、泥浆填盘的湿润(旱)育秧等常规育秧技术外,还大力推广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该技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具有安全、快速、质优、高效、简便等特点,经推广,深受育秧主体和种粮大户的欢迎。该技术一是改大棚出苗为密室出苗。种子出苗环境封闭不透光,智能自动化控温控湿,环境稳定,受热均匀,不存在烂种烂芽问题,出苗快速且非常整齐。二是改平面摆盘为立体叠盘。叠盘后不但占地小、运输方便,而且保温保湿效果好。1个60平方米左右的密室,采用叠盘催芽出苗方法,在48小时内可催芽出苗机插秧1.62万盘,每个密室每一季至少可培育7~10批秧苗,显著提高了育供秧服务能力。三是改催芽后播种为播种后催芽。在基质营养土中进行催芽,播种后催芽、出苗,避免了对芽谷的多次损伤,有利于种子的出苗和生长。
4.突出提升服务能力, “1+N”育供秧模式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升集中育秧的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重点推广“1+N”育供秧新模式。即建设一个育供秧工程,可向N个服务对象(或场地)供应秧苗,拓展了专业化集中育秧的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减少了育秧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提升了育秧中心装备的利用效率和育秧专业化、社会化及现代化水平。将1段育供秧服务创新为2段育供秧服务。第一阶段:利用密室进行催芽出苗,提供催芽服务,供应芽盘;第二阶段:将芽盘送到育秧场地,由农户自育或由服务主体统一育秧,为农户供应机插秧苗。服务对象需要芽盘还是秧盘,可自行选择。这一创新,使育供秧服务变得更加多样、便捷,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选择。同时在田间或大棚内完成的浸种、播种、催芽、出苗过程,改由采用工厂化、自动化方式来完成,实现浸播催芽齐苗一体化生产,不但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催芽出苗更加安全可靠,出苗芽盘可叠盘运输,实现长距离供应,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显著增大了育供秧的服务半径,育秧供秧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