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2017-05-12 09:10:38刘忠生
时代农机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林导师研究生

周 健,罗 忠,刘忠生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教务处,湖南长沙 410004;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周 健1,罗 忠2,刘忠生3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教务处,湖南长沙 410004;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为了培养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文章就阻碍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研究生生源问题、社会环境的浮燥对导师及研究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培养独立思索的科学精神、强化研讨式教学、适时对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或企业现场并记科研日记等解决措施进行阐述,以期让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尽可能地在漂浮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研讨式教学;科研日记;科学精神

1 农林业专业介绍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跨入了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大幅度增长,2003年达到26.9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7倍,2006年在学研究生总量突破百万,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进入了世界前列。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将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表现在并不强调掌握知识这种简单“重复”的思维,而是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现代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趋势,也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林业作为最古老的产业,与二三产业相比,其社会经济效益却处于低水平。1977年到2011年,我国很好的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但我国农林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28%下降到了10%,农林业科技的贡献率还不到发达国家水准的一半,我国目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农林业现代化特别是农林机械业现代化发展靠人才,农林机械研究生是我国机械行业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中流砥柱,是我国成为实体制造科技强国的基本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林机械研究生教育事业大力支持,使得农林机械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己输送了大批农林机械业杰出人才,为我国农林机械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在农林机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毕业后再从事农林机械业工作的人数较少等问题。面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和创新机制还需完善的国内环境,系统研究农林机械研究生成才规律及创新培养问题,对推动我国农林机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学术素养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对于发达国家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发现,他们在科研资助、课程学习、考核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学习国外经验,要树立农林机械方向研究生服务社会的培养理念、增强农林机械方向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力度、推动农林机械方向研究生资助多样化、实施农林机械方向研究生就业多重指导、促进农林机械方向研究生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

2 存在问题

(1)研究生生源不足,缺乏优秀生源。受实体制造业不景气的影响,林业机械化工程方向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与优秀工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无明显优势,因此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林业机械化工程方向来发展。这也造成本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参加工作进入发展前途好的企业或改行如考取公务员等。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类本科毕业生考研,普遍优先考虑的是报考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机械或材料类相关研究生,如没录取,再决定调剂到母校。甚至出现过在本校平常还算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在中南大学研究生复试没通过犹豫是否读本校而错过了时机,等到想读本校机电学院研究生时录取名额已满,而之前早下决心调剂读本校机械类研究生分数比他低得多的被录取。

相对来讲,林业院校机械类导师能够带的研究生就少了,往往出现导师暗中抢优秀学生的现象,毕竟监督机制不健全,要想完全甚至表面“公平公正”使导师有机会带满意学生都很难。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利用现在“双创”机会,加强学科建设,这样使得本机械学科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特色,但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大家都在抢着跑,且老牌工科院校基础要雄厚得多,因而林业高校机械研究生数量要靠这方面突破虽然有机会但不容易;二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因为林业毕竟是绿色环保行业,相应的林业机械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民生角度考虑,如果我国以此为突破口并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这样坏事就会变成好事,如果老师课题多,经费足,有了好的梧桐树,自然容易引得金凤凰。

(2)社会环境的浮燥波及林业机械方向导师及研究生。在大学这片学术圣地,纯朴的学术之风也似乎在慢慢流逝,不良风气正在大肆挑衅着这片安静而纯洁的净土。社会不良的风气对一些研究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无论是学生还是导师毕竟都是社会成员,想完全独立根本不可能。有些研究生忘却了自己当初读研的初心,沉迷于“社会学”或“投机学”,缺乏对学术的爱好,自然谈不上潜下心来努力做学问搞科研。然而,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用一颗崇尚科学的纯洁之心去对待科研,踏实做学问,才能在读研期间达到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的目的。林业机械方向研究生读研之后如果潜心科研,生活压力势必较大,部分研究生就要靠兼职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兼职与潜心科研实际是一对矛盾,二者很难兼全,虽然导师根据课题的贡献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生活补助,但如果研究生家中还有困难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另一就是就业压力,不可否认,中国的研究生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而在中国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关系相连,如果他们与本科同学相比待遇还差些,心里肯定会有失落感,这样会导致他们频频去找关系或提早参加各种招聘会,从而主次不分,影响研究生完成他们学业的质量。

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影响到了学校的少数导师们,个别老师一旦教授职称评到手了,好像没什么可制约他们的了,就一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样子,什么意见也听不进去,学术上唯我独尊,自然难以在学术上再取得大的突破。反而那些取得非常建树的教授们心胸开阔些,他们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是人杰在历史长河中也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因而能虚怀若谷,新的创新意识或火花就可能在他们无拘的脑海中如泉而涌,他们就是研究生们创新真正的指导者与先行者。中国谚语说的“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这话一定程度上对应部分导师与学生的不足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不良的社会风气还影响到了导师和研究生的正常关系,有些导师基本把心思放在社会关系上,既缺少时间自己进行科学研究,也缺少时间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在这种缺乏指导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研究生是很难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毕竟他们的能力和知识阅历有限。正因为如此,整个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也就不浓厚了。当然大环境的浮燥不解决,哪怕导师们大道理讲得再多,社会的投机可以挣大钱,这也会让部分林业机械研究生们感到困惑从而心不能主动沉下去。

3 解决措施

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导师估计也无能为力,毕竟我国处于一个转型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过陈痛过程,何况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经济快速飞跃确实不容易。但导师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益工作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有导师有强烈的使命感才能让我国林农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培养在艰难困境中有所作为。

3.1 培养独立思索的科学精神

科学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有一群为之不懈努力的践行者,也正是这些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进步不断奋斗的学者包括导师与研究生们,维护了科学崇高的地位。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国家至上的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崇尚社会公德,规范学术行为,自由学术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强调团队精神,即多人合作一起完成某项科研任务。研究生从事科研也可以与导师或同学们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一定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方能将合作研究和独立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接受了相关的基本专业技能培训后,一般能够也应该独立地进行本领域小范围的专业实践研究活动,以持续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接受导师指导,他们对本领域的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进而更强烈的主动去拓宽知识面,以加深对知识理解,求得更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生要想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只有以独立的科研精神在实践研究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在问题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尽量自己解决,实在靠个人力量解决不了的再寻求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算是自己的东西,也才可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设,而且可以培养出自己求真务实、自由探索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说不定还可以出现创新性发现。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日本岛津制作所工程师田中耕一不就是靠坚持发明了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吗?同时,独立探索知识的精神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也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这对研究生日后进行扎实科学研究,为我国科研实力稳步增长可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强化研讨式教学

研究生教育应体现以研究生为主体,因此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相对来说,有些专业课程研究生数量较少,这一点在林业机械研究生培养中反而比那些招生规模大的高校更容易做到。这种教学方式以研究生为主,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以老师讲解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形式进行,鼓励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而教师任务是维持讨论的正常进行,纠正错误,收集、分析和归纳观点。这种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学习过程,鼓励研究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消化,培养和锻炼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课程的要求,向学生讲清楚基本理论、思路和重点,向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提纲,并指出与此相关的重要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撰写读书报告,或者在某些专题上要求学生做与此相关的学术报告,这样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掌握文献查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习自主能力,为后期进入科研选题打下基础。比如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大量的知识记忆问题,甚至很多课程没有知识的记忆根本学不下去,怎么让学生记得牢又不是太吃力呢?笔者以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几个典型问题作为例子。

(1)例1。纯铜常用T1~T4表示,碳素工具钢常用T7~T13表示,那么很显然从形式上看它们很相似,记忆也容易混淆。要防止这种混淆,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灵活记忆。工具钢无疑是用来加工其它材料的,硬度要求较高,而淬硬性取决于含碳量,这样对于碳素工具钢,且是高碳钢,也就是含碳量在0.6%以上,按照碳素工具钢T后数据含碳量千分比的表示,那么T1~T4中的T4含碳量最高,它也只有0.4%,依据此逻辑,故T1~T4不可能是工具钢,只能是纯铜,这样只要记牢其中的一类,其它另一类就不存在混淆的问题了。直观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纯铜与碳素工具钢区分示意图

图2 硬质合金加工钢铁材料示意图

(2)例2。硬质合金刀具最常用的有YG、YT、YW三种类型,常用的加工材料主要是钢铁材料。YW比较好记,因为它是万能硬质合金,顾名思义钢铁材料都可以加工,那么在分别加工铸铁和钢中,YG与YT又如何对应选择呢?这时可用钢(G)铁(T)合起来统称为黑色金属,采取缺一补一的方法记忆,因G在汉语首字母中可代表钢,那么它能加工的就是铸铁,也就是YG加工铸铁,那么同理,YT加工的就是钢了。直观示意如图2所示。

(3)例3。在区别龙门刨床与牛头刨床时,可联系“牛”与“龙”的力量来区分其加工能力,因为是以一米的刨削长度作为分水岭,那么只可加工一米以下的就是牛头刨床,能加工一米以上的就是龙门刨床。

3.3 适时对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或企业现场并记科研日记

当研究生理论基础达到一定程度或课题需要时,适时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或企业现场是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锻炼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或企业现场的开放,可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充分思考,反复求证,从而激发他们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当然这里存在一个登记管理的问题,以保证人身与实验设备的安全和应用有序。导师可将实验项目、实验室或企业的实验设备一一做详细的介绍,让研究生在进行科研时,根据各自培养计划或课题需要制定自己的试验方案并通过导师批准。同时还可定期举行学术总结讨论会,以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们互动,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导师至少在一周内定期对他们的实验数据进行查阅,同时要求学生每天记字数不少于一千的科研日记,然后与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表扬他们的优点或进步,指正他们的缺点,借以了解研究生实验主动性如何,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特别是每天记科研日记,对他们积累素材,反省自我,包括对长久的修身养性,短期的学位论文都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4 结语

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牵涉的面极为广泛,明确培养目标,更新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引入优秀的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建立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人才成长环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等。文章就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生源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强化研讨式教学、记科研日记、培养独立思索的科学精神等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让林农业机械方向研究生尽量在过渡的、暂时浮燥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闫磊,钱桦,刘晋浩.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48-50.

[2]李芳芳.基于成才规律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3]尹婷婷.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基于湖南S大学的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张军,李小昱,王为,等.试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1):75-77.

[5]周健,李立君,蒋建业.教学诗歌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4):67-70.

Study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 Forest 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ostgraduates

ZHOU Jian1,LUO Zhong2,LIU Zhong-sheng3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2.Dean of Educatio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3.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post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 of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irection,some factors are analyzed which have hindered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 of fores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irection,including the students'entrance problem,superficial and impetuous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ing on students and tutor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ost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 of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irection:cultivat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spirit of science,strengthening the seminar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s,opening laboratory or enterprise site timely and noting research diary.These would let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ostgraduates studying as fully as possible in such floating social environment from their eternal hearts.

seminar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diary;scientific spirit

S23-4

A

2095-980X(2017)01-0167-03

2016-12-01

2015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JG2015B064)。

周健(1966-),男,湖南常宁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机械。

猜你喜欢
农林导师研究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5期)2022-11-08 10:58:04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V eraW an g
导师榜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中国军转民(2017年8期)2017-01-25 14:21:26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