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著作权限制制度

2017-05-10 13:35:43李子悦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李子悦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不断的发展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人口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并且,人们对于自身的著作权限制也是逐渐对其增强重视度,而本文主要是立足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当中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此期望为我国今后在对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当中的著作权限制制度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知识产权;有效保护;著作权限制;分析概述

一、前言

随着整体世界逐渐的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当中,对于国际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力度上也是在不断的对其扩大,而如何才能够有效的防治著作权被私自的滥用,从而对其进行限制,也是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下文将重点阐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当中的著作权限制度制度的法法理。

二、国际著作权限制制度产生的历史以及原因

(一)历史的根源

在谈到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历史根源上,主要是要追溯到1710年英国所最早颁布的《安妮法》,而正是在法国所存在的民法典当中,整个民法体系就好比慈母般的地位,而《安妮法》也是被看做是为著名权法领域当中的核心民法,在《安妮法》当中的第一条就已经明确的规定出了“所有已经完成但是还没有被印刷的出版,或者是在对于一些今后将会完成但是目前还没有完成的图书或是多部图书的受让人,自其首次出版之日的, 14年当中,就完全享有印刷以及重印等相关独占自由的权力”而这也是作为最早关于著作权期限限制的初始制度,并且在《安妮法》当中,也是首次承认了“公有领域”它的存在[1]。

(二)国际著作权限限制制度所产生的根本原因概述

在很多著作权限制制度当中,对于原著作的权力在进行限制的过程当中,唯一的要件则是,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于公共利益抗辩以及公共利益平衡所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2],其实,在整个著作拳法当中,其根本核心价值,则是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著作的传播以及实用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仧激励相关人员的创造,在对于著作作品上,可能不单单只是缺少着某项著作权利的保护,而影响其著作的传播上,过度的保护是更会严重的损害到公众自身的利益的[3]。

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当中的著作权限制的基本测验方法

在依照于TRIPS当中的第13条,就一定较为全面权威的规定出了,在对于著作权进行限制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先满足于以下几个要素。

1.限制于一些特殊的情形当中。2.在与作品在被正常的利用当中,没有发生任何冲突。3.一定不要不合理的损害任何权利的持有人自身的正当利益。而在目前,对于一些实际著作权限制制度的测验当中,通常都是会按照尚未着几个步骤来进行使用的,从而最终确定于,该著作权限制的条款,是更加符合于那个实际的具体案例当中去,而这也是在整个国际著作权限制制度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其国际著作权限制制度当中,最为关键的三步测验方法[4]。

在这三个条件当中,是存在着非常严格性的顺序的,不能够将其轻易的打亂,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是已经确立了一种所谓的“分析等级”并且,在这几个条件当中,不管是从那种思维逻辑上来看,都是处于并列的状态的,相互之间都是可以进行互补满足的,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可的。只有真正的严格的按照三者之间所谓的“分析等级”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还一定要满足一下几种条件:合理的使用必须是基于非商业目的,仅仅限制于个人的学习以及研究或者是欣赏上面,还可以被用于教学以及宗教或是相关慈善活动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具体需要,此外,在对于合理使用的著作当中,必须是已经被发表之后的,除了相关的博物馆以及图书馆所保存的版本面复制之外,一些未能够发表的作品,是不属于到使用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之内的著作作品的财产性权力当中,在进行使用的过程时,是一定要对原有的作者自身的姓名进行标注的,不得已侵犯原著作自身的权力[5]。

四、结论

只有真正的加强对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著作权限制制度的重视度,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增强我国自身对于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研究——基于自主研发及国际技术引进的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2013,03:123-138.

[2]贺小勇.论公共健康安全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WTO《多哈宣言》“第6条款问题”评析[J]. 政法论坛,2004,06:109-115.

[3]陈福利.知识产权国际强保护的最新发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知识产权主要内容及几点思考[J]. 知识产权,2011,06:71-78.

[4]毕克新.基于因子分析的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因素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1:12-16+29.

[5]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技术转移——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