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陶器纹饰的实用性

2017-05-05 01:44:37陈明英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彩陶先民陶器

陈明英

摘 要:原始陶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株瑰丽之花,其自由洒脱的装饰纹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在诸多纹饰中,有浅显易懂者,但更多的是令人疑惑的抽象符号。它们是基于实用还是审美为前提而产生的?本文试从原始先民的生活需求入手,对原始陶器纹饰的起源进行探讨,以期论证原始陶器纹饰的产生与生活实用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原始陶器;纹饰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原始陶器的纹饰或抽象或写实。部分纹饰得以让今人一览先民眼中的世界,但更多的纹饰神秘莫测。这不禁使人疑惑,原始陶器纹饰是源于实用还是审美。关于陶器纹饰的内涵,一般都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谈的,而笔者认为,最早的原始陶器纹饰制作不是由审美需要产生的。当然这里是排除它刚开始出现的偶然性来谈的,是从大的方向和角度来看待陶器纹饰是由生活实用来产生出现的。麦肯齐在他的《象征符号之迁徙》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纹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含有相当复杂的深层含义的象征符号。并且,一般来说,这种象征意义不是后世加上去的,如,十字架,具有十分深奥的宗教意义。”原始人类从野蛮逐步向文明迈进,以刚开始的吃饱到吃饱、穿暖、住好为生活目标之后开始向往用。对盛放水和食物的器皿有所要求,当实际用途得到满足后,原始人类又将精神的一面融入这些器皿上,在有意识的创造和无意识的发现当中,将造型和绘彩结合,使得彩陶纹饰具有双重属性,即生活实用与精神实用。这里的精神实用,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一种寄托和祈愿。

原始时期初始,生产力低下,原始先民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求生。陶器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时先民们开始定居生活、积累食物、集体耕作和狩猎。在生活稳定的条件下,他们才有闲暇的时间制作陶器。早期,陶器的口部和颈部常有一圈剔刺纹或划线纹,另一些陶器口部和口沿有乳丁纹。这些乳丁纹类似母亲的乳头,这明显带有母系社会对生殖崇拜的精神实用,同时也象征着在母系社会中母亲的权力。乳房象征着生命常青,食物充沛和生命的延续。可见,陶器的装饰并不是因为审美而存在的。这些陶器装饰盛行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直到红彩被发明。在陶器上使用红色是先民制陶技艺的一个巨大飞跃。红色是一种化学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将其绘在陶器表面,经火烧制后,不易脱落。至此,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把色彩和图案结合。原始陶器即由素陶向彩陶过渡。

纵观历经千年的中国彩陶,水波纹和两栖动物,蛙、蜥蜴等爬虫类纹饰大量而反复地出现,应该是反映了一种宗教崇拜。

图1,是一件绘制精美的蛙纹内彩盆,青蛙腹部大而圆,似笑非笑,非常生动,它出土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

而在距离甘肃千里之遥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蛙纹彩陶盆,图案与之极其相似,同样也是突出青蛙的腹部圆润,这两件陶盆相差2000年,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遥远。根据考古鉴定,他们所处地区曾遭受过巨大洪水灾害,而且从地质层考察来看,所受灾害不只是一次。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有限,洪水来临时,人们常难以躲避以至丧命。对他们而言,水比野兽还要凶猛,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但对水源的渴求又迫使他们依水而居。于是,人们对水产生了崇拜,在崇拜的过程中,他们把连着水中的生物也一起成了崇拜对象。蛙就是其中之一。在原始先民眼中,青蛙能够在陆地跳跃,水中潜泳,当洪水来临时,青蛙比人类有着更多的生存机会。这对原始先民而言是一个了不起的技能。想必人们对蛙两栖类动物的崇拜正是蛙纹图案出现的心理基础。这两件分别出土于马家窑和半坡年代相隔两千年的蛙纹彩陶盆足以体现了那一时期所受的生活环境影响是一致的。可见,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的意识中,这一彩陶纹饰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他们在形象上都十分强调蛙类浑圆的腹部,然而,这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在强调其强大的生殖力。原始先民认为模仿这种行为就能繁衍后代,这是一种生殖崇拜。我们的祖先在遥远的史前时代,生存环境极其险恶,自然灾害严重,人均寿命短,婴幼儿死亡率高,还要应对部族之间的战争,伤亡惨重。因此,他们只有在精神上把这种寄托转化在某种神灵上,这种神灵必须具备他们不具备,却又极其渴望的本领,那就是水陆两栖动物。它们不怕洪水,既可在陆地生活,又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而蛙,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这个部族部落中的神灵形象。这也再一次证明原始陶器上的纹饰不是为了审美而产生的,而是一种精神实用的体现。这一精神实用性是一种非物质理念在彩陶上表达出来,使其成为物质的载体。在使用中,原始人能够从视觉和知觉上感受到这种心灵、精神的寄托,寻求慰藉,代代相传,以教育警示下一代,从而达到传承部族文化的作用。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审美在原始陶器装饰中的作用,而是认为审美的发生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甚至是阶级性的,我们不能拿今天的艺术文化范畴去界定当时的装饰纹饰,当代西方人认为装饰艺术的文化意义早已超出了美学所界定的范畴,它不仅表现在人类学、人类文化学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上,而且涉及人类文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只有研究和突破其艺术的局限性,才能对其地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生存状态处于极度低下的原始人类是没有闲暇时间去从事与实际生活不相关的,我们今天称之为“审美”的活动。他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增加食物,使生存不那么困难。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论”中认为艺术产生于劳动之后,人首先是为了维持生存的目的而劳作,然后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去看待它们的。并且他还說到,如果我们不站在这一点来看他们,那我们就不懂原始艺术的历史。事实上任何将纯粹的审美与生活实用相分离的企图都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是相互依存发展和完善的。一件物体不能单就看在它美上,或是实用上,他们都是相互存在的,就好像原始先民不知道什么是饮食,他们却要吃喝;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衣服,但他们却把打猎而来的皮毛围在身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火,但他们却用火来取暖,吓跑猎物,甚至是用火来烧制出了精美的陶器。原始先民没有这样的实用和审美的认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发生。只是,笔者想在这里强调的是原始陶器装饰的产生刚开始是由生活实用与精神实用而产生的。当人类仍然处在以生存为基本目标时,那么他们的所有活动都将围绕这一目的而产生。因此,将原始彩陶的装饰只是归类于审美而产生,而忽略实用的话,那不免有些浅显和草率。

参考文献:

[1] 熊寥.中国陶瓷美术史[M].紫荆城出版社,1993.

[2] 杨用善.说陶论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3] 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文物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彩陶先民陶器
制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宝藏(2021年5期)2021-12-01 10:15:58
夜读春秋
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4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16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