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 要】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而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这不仅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能否得以培养的问题,实际上它还是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本人认为在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积极引导的重要责任。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艺术殿堂,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语言美。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
二、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須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在开课之初,教师应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二是,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将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
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读者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文章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填充这些空白点。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从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
五、应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几石击水,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