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骅
根据2015年在苏北丰县梁寨考察以及后来在睢宁沙集考察的情况,我们发现在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扶贫的内生動力至关重要。帮扶措施多种多样,但是如何形成落后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让贫困村民从粮食蔬菜种植户转变为创业者,精神观念转变很重要。农村要致富,一要靠产业,二要靠一个好的村支部书记、一个团结的村委会。只有两者联合起来,才能激发农民转化动力。这就涉及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第一,需要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选项目、上产业到一对一的接对问题,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第二,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面对乡村的熟人社会,充分发挥有声望的退休干部、老师等人的作用,加之党组织、村委会的支持,有利于村干部、村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随着整个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必然要讲究权益和契约精神。这就需要强调在法律的前提下以德治村,形成党组织坚强领导、多元化参与的治理体系,特别是加快构建村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完善有利于整个扶贫攻坚工程的长久实施。□
(作者系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博士生导师)
(本栏专题由江苏省党的群众工作研究基地策划、整理)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