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课堂,从关注学生开始

2017-05-02 13:54:11王耀鹏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语文

王耀鹏

“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用眼睛多看看他们,走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学不会?多提问提问他们,即使没有举手。任何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

那么,语文课堂 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呢?我个人认为: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农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问问还有什么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邀请羞于举手的同学第一个发言,不管发言是否正确,我都会赞赏他。因为他思考了,表达了,对他来说,这就是勇气。然后,我再叫敢于举手的学生来发言,之后,我再叫那些积极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我再次请第一类学生来回答,谈一谈自己新的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知道 ,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1、允许“独树一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是啊,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2、允许学生“出错”。有人说:“犯错误是儿童的天赋权利”。有人说:“学校就是允许儿童犯错误的地方”。还有人说:“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着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我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与秦岭的“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这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没有被老师的倾听疏忽。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区别可大了。

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多美的一个错误,多好的一份资源!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这正是一种别样的教育境界!

3、允许自主选择。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讲、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命题,学生作业……一句话,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具体表现。试想,学生的一切课堂学习行为都得听命于教师,又哪里会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

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等;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只要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一部分或文章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所以,我们应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从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平等对话,“互动”课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二年级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于老师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诗句的正确意思,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

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引领学生潜心体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着有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2、适度拓展,“开放”课堂。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自学《万里长城》后,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鸭绿江”在哪里?“结晶”是什么意思?“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同时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老师就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课堂让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觉得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荫来。”用我们的心打动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火点燃孩子们的火,关注孩子们!关注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语文
课文积累吧
勇闯课文积累关
勇闯课文关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