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玲
(河北省广平县农牧局 河北 广平 057650)
小麦返青期田间杂草防治技术
韩秀玲
(河北省广平县农牧局 河北 广平 057650)
广平县麦田杂草高峰期在冬前,农民习惯将防治重点放到小麦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浇水后才进行杂草防治,小麦田间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而且有些杂草还能传播小麦病虫害。因此,加强小麦田间杂草防治尤为重要,尤其是小麦返青后的第1次防治更为重要。下面简单介绍广平县杂草种类、防治技术及措施,以供参考。
广平县麦田杂草常见的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两大类,共有20多种,以1年生杂草居多,也有2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禾本科杂草以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为主,阔叶杂草以播娘蒿、荠菜、田旋花、猪殃殃等为主。
1.1 节节麦。属于禾本科,又名山羊草,跨年生麦田恶性杂草,是当前危害较重的主要禾本科杂草,全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1.2 野燕麦。属禾本科,别名燕麦草、摇铃麦等。野燕麦繁殖力强,分蘖多、结籽多,成熟时易脱落,为麦田恶性杂草,部分区域受害严重。
1.3 看麦娘。属禾本科,别名麦娘娘、麦陀陀、棒槌草,高水肥地块发生较严重,繁殖力极强。
1.4 雀麦。属禾本科,分布麦田路边荒地等,麦田以地边为多,滩地麦田受害较严重。
1.5 播娘蒿。属十字花科,又名米蒿、麦蒿、黄花草,生于较湿润的农田,常形成单一群落或与荠菜、小藜等一起形成群落。
1.6 猪殃殃。属茜草科,又名拉拉秧、年年蔓、蛇壳草,分布危害全县小麦种植区,攀援小麦植株,和小麦争光、争水、争肥,并引起小麦倒伏,造成减产和影响收割。
1.7 麦家公。属紫草科,又名田紫草、大紫草、毛妮草等,分布在全县小麦种植区,是危害麦田主要杂草之一。麦家公喜湿润,高水肥地块居多,常与播娘蒿、荠菜等一起组成群落危害。
1.8 打碗花。属旋花科,又名喇叭花、小旋花、扶子苗等,分布全县小麦种植区,高水肥地块居多,也耐干旱瘠薄,由于地下茎蔓延迅速,常常群生成单优势群落,对农田危害较重,在有些地区成为恶性杂草,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生长,而且容易导致小麦倒伏。
2.1 防治药剂。麦田杂草防治技术包括生态调控技术、人工除草及化学除草技术,重点介绍化学除草技术,根据小麦田间杂草种类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合理配比,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目前,市场可选用的防治禾本科杂草的药剂主要有甲基二磺隆(世玛)、氟唑磺隆(彪虎)、精恶唑禾草灵(膘马)、炔草酯等;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主要有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2,4-D异辛酯、二甲四氯钠盐等。
2.2 防治技术。在节节麦严重发生地块,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油悬浮剂20~30 ml,混配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1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 g或10%精恶唑禾草灵(膘马)乳油30 ml,混配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雀麦严重的地块每亩用70%氟唑磺隆(彪虎)可湿性粉剂3.0~3.5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猪殃殃、麦家公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 ml混配87.5%2,4-D异辛脂乳油40 ml或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1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其它麦田杂草可用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10 g混配87.5% 2,4-D异辛脂乳油4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
3.1 用水量普遍偏少。很多农民每亩地喷雾仅用15 kg左右的水,用水量偏少,造成喷雾不均匀,成为影响除草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大用水量,一般每亩用水25 kg。
3.2 喷雾器质量差。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手动式喷雾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雾化程度低,药物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直接影响了除草效果。要改用扇形喷头,避免重喷或漏喷,使喷药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