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县级基层水政执法工作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2017-04-29 00:00:00张东昌
水能经济 2017年3期

【摘要】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水政执 法工作,本文结合县级基层执法实际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水政执法;存在问题;思考

自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以来,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省、市、县也出台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水利建设迎来的大发展机遇。微观上,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宏观上,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盼望几十年,甚至历史上想都不敢想的大型惠民水利项目不断开工建设,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在加大力度多建、快建、建好水利项目的同时,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水政执法工作,真真正正使水利工程顺利建设、有效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长久得到效益,值得探索与思考。

一、县级基层水行政执法状况

1 执法人员少,执法任务大。县级基层水政执法机构多成立于2000年左右,核定事业编制一般3-5名,现有人员一般为自收自支事业人员,且编制部门多年严把人员进入关,多数执法人员老龄化。尽管这些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但除执法外,同时肩负节约用水、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且县级基层水库、河道、小水电、提灌站、机电井、塘、堰、坝、饮水工程等工程多,最靠近人民群众,县级基层水政执法除对这些工程的管理保驾护航外,还承担着全县水法律法规宣传、河道综合整治及河流清洁行动、水土保持等水事案件的调查、处理,以公安联动的方式肩负着从严从快打击破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破坏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落实的工作,执法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任务艰巨,执法人员缺少。

2 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县级基层水政执法队伍一般来自基层,第一学历最高是中专,年龄较大的还是高中学历,有的尽管经过相关部门成人教育提升了学历,多为经济管理专业,法律和水政水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很少,队伍整体素质仍较低,还需不断提高。

3 水行政执法难度大。由于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县水政执法机构强制执行权,调查取证难、行政处罚时,相对人不在乎,根本不惧怕,就谈不上配合,执法难度可想而知,极大的降低了水行政执法的威慑性;且在案件查处中,水政执法人员既要调查取证,又要履行执法程序,还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造成处理时间过长,这些都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4 执法主体内部协调不到位,存在多头执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的执法主体均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而法律赋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行政管理项目有水资源管理、水保监督、河道管理等。汝阳县等部分县级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专门的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中存在一个管理相对人有可能要分别接受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几个管理单位的监督检查、规费征收、水事案件查处等一个行业内多头管理执法现象,缺乏集中统一协调,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执法成本,也影响了行业监管的形象。

5 水法规的宣传方式和方法单一、肤浅,群众的水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随着依法治国力度的加大,水法制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水法规的宣传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多年来仅仅局限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期间集中宣传,所采用方式的仍是宣传车、标语等一些老套的方法,内容也只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因而多少群众只知道“法”,根本不掌握某项法规的真正内容,更不知其精髓。大多数人不了解哪些行为是水法规所禁止的,哪些行为是违反水法规的,少数群众受“法不治众”观念的影响,群体性水事违法案件近年来逐渐增多,妨碍施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干扰了水利工程及水资源管理秩序。部分群众对于水资源权属问题的认识不清问题,还存在违法乱开采地下水、取用地下水现象。还有一部分群众不了解地方及国家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存在不珍惜水、不爱惜水、浪费水的现象。

二、几点思考

1 建立行业业务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水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基层水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定期培训、外出观摩交流等形式,紧紧围绕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目标,对水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知识培训,培养执法人员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树立良好的“水利窗口”形象,把水政执法队伍培养成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进步、具有高度责任心、使命感、业务精、技能熟、拉得出、打得赢,快捷高效的执法队伍。同时,加强基层水政执法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 水政机构、人员、编制改革要适应新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县级水政执法机构要参照公务员管理,现有执法人员要在整合机构、整合力量、理顺编制后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全供事业编制,减轻现有县级水政执法机构经济负担、克服执法人员不足压力,同时也避免了借调混岗使用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制约县级基层水政执法的机构、人员、编制困境,可最大限度调动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整合基层水政执法队伍,既避免部门内部多头执法现象。建议把当前的水政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管理、水事纠纷调处等执法工作加以科学合理集中整合,按水政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管理、水事纠纷调处等分设相应的中队,执法工作有大队统一安排部署,各中队按照分工开展日常执法工作,遇到较大的、需要执法人员较多的问题,随时采取统一行动,既避免部门内部多头执法现象,又解决执法人员不足问题,有利于新时期基层水政统一执法工作有效、有力开展。

4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严格行政执法。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建议基层水政执法更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环境。基层水政执法要严格履行水行政执法职责,依法强化水资源管理,依法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依法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依法组织防汛抗旱减灾,依法惩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有序处置各类水事矛盾纠纷。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5 创新宣传载体深入开展水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水法治意识和水法治观念。除利用好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外,建议县级基层水政执法单位在各种执法活动中、在水利工程招投标及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宣传。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地方广播电视、公众网站、乡村和集市人口集中地方办专栏等形式,做深入持久地、卓有成效地水法律法规宣传,以增强全民族法律意识,形成人人知法、守法、执法的良好风尚,从而为行政执法奠定起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褚青来,李昭辉.由库区管理已引起的对当前水政执法工作的探讨与思考.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