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北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监测是一个完整的环节,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形不成反馈通道。鄂北局在承担这一任重道远的工程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及各参建单位的特点,引入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了工程整体形象,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力争一级达标,最终实现鄂北工程本质安全化的一种安全生产管理状态。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安全生产
引言
水利设施具有发电、防洪、灌溉、旅游等功能,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为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添砖加瓦。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中国水利学会会议上做了关于水利的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报告,指出国家在未来的五个投资倾斜,其中三个是关于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的,这对于水利行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今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以安全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竞争、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及安全管理的动态性,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开始引入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1、工程概况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是湖北省“一号工程”,也是国家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4年12月,为把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好,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以下简称“鄂北局”)负责鄂北工程建设工作。2015年10月22日,水利部会同湖北省人民政府举行了鄂北工程建设现场动员会,正式全面启动工程建设。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途经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区和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的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269.67公里,设24处分水口,渠首设计引水流量为38立方米每秒,每年向鄂北地区平均供水7.7亿立方米,为Ⅱ等大(2)型工程。工程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363.5万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取水建筑物、输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节制闸、分水闸、检修闸、退水闸、排洪建筑物、公路(铁路)交叉及王家冲水库扩建工程等组成。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
鄂北工程施工涉及的线路较长,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随工程进度发生变化,对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防护要求也会日益增高。在工程开工初期,鄂北局把鄂北工程打造成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创建“零死亡”工程。鄂北局推行工程建设三制,实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服务体系的格局,并经过不断摸索和去糟取精,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实现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契机,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目前,鄂北工程已于2016年9月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为了实现更好更高的发展,已于2016年11月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目前一级达标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2.1 动员培训
2015年8月20日,鄂北局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印发<鄂北局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步骤。
鄂北局选派各工程建设管理部(指挥部)等直接负责本单位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人员分别参加了2015年、2016年湖北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班及有关的网络培训班。通过培训,各相关人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及评审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2 全面建设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鄂北局对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内部明确了各建管部(指挥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职责和分工。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针对梳理的结果,鄂北局按照“全面建设、持续提高”的原则,分阶段、分地区、有序开始了各工程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整改工作。
2.3 持续提高
丹襄、枣随、广悟建管部(指挥部)将所负责各标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整改督促融入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对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文件体系建设情况及整改效果以综合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等形式进行了不定期监督检查,促进各单位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通过4个多月的循环建设、整改、完善,鄂北局及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基本满足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要求。
3、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总结
鄂北局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为安全管理工作依据,自生产性试验段开工以来,实现了“零伤亡”、“零事故”的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各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做出了多项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明确安全目标,细化安全责任
鄂北局于2015年12月发布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生产总目标,并于2015年底发布了2016年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职责分解到了各参建单位,并要求各参建单位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同时鄂北局制定并发布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鄂北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及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针对分解的目标与职责,鄂北局与各参建单位均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建管部(指挥部)每季度对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目标的有效落实。
3.2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管控要求
为确保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性、合法性、规范性,鄂北局每年组织人员辨识、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公布适相应的清单文件。2015年12月,鄂北局根据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补充完善了多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发布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安全生产制度汇编》,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并传达到了各部门、各参建单位。
3.3 规范安全投入,保障安全需求
鄂北局按照相关规定及制度要求,严格保障安全投入比例,并要求各参建单位每年、每月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报监理审查后由鄂北局汇总,形成工程年度、月度安全生产投入计划。鄂北局严格按计划支出各项安全经费,保障各项安全管理需求。鄂北局各部门及工程各参建单位在安全费用使用过程中,均按要求建立了安全生产费用台账,详细登记了各项费用支出信息,规范了安全投入使用。
3.4 重视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鄂北局一直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自2015年以来组织开展、积极参与了多项次安全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参加水利部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参加省水利厅组织的水利安全生产有奖征文活动等,在鄂北局形式了良好的安全价值观。
3.5 规范现场管理,创建文明工地
为统一规范现场各单位标识,提升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形象,鄂北局发布了《鄂北局关于参建单位现场人员统一标识的通知》,规定了项目法人、监理、移民评估、施工等单位的安全帽的颜色及标识,并明确了现场人员着装总体要求。鄂北局严格“施工平面”布置管理,树立文明施工风气,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获“2015年度湖北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荣誉称号。
3.6 开展危险源辨识,实施分级动态管理
试验段工程施工期间,各参建单位基本按要求落实了危险源管理工作,每月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明确监控责任人,制定监控措施并予以落实,同时对危险源编制台账,及时上报。
3.7 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
为提高单位及工程现场人员应急反应和救援抢险能力,鄂北局组织试验段工程监理、总承包、施工等各单位开展了多次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包括消防应急演练、坍塌事故应急演练等,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过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3.8 重视灾害预警,强化防控意识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点多线长、施工类型复杂、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多样,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的区域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影响较大,鄂北局自开工以来一直重视各类灾害的预警预测,积极加强与气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各项灾害预测信息,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即发布了多次自然灾害预警通知。
4、结语
鄂北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以安全管理标准化为保证,以现场安全标准化为核心,以作业安全标准化为基础,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PDCA 循环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鄂北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作业行为达标、安全管理达标、人员素质达标,使每一个职工都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当中,参与每天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工作中去,并再接再厉勇攀一级达标的高峰,打造出全新的鄂北工程品牌。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2):25~32.
[2]张鲲.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D].2009 年5 月;
[3]潘家铮.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大坝安全[J].大坝与安全,2001,(2):7-8.
[4]向湧涛.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问题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4):14-15;
[5]Dirk Maekau. SM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 proposed exper iences model[J].The TQM Magazine.2003,15(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