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解元水库枢纽施工导流方案研究

2017-04-29 00:00:00吴鹏
水能经济 2017年3期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阆中解元水库枢纽工程的施工导流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提高工程实例。

【关键词】施工导流;度汛;方案

一、项目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解元水库位于构溪河中游右岸的青杠树河上,枢纽地处阆中市解元乡三村罗家沟,控制集雨面积25.5平方公里,总库容289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91万立方米。解元水库枢纽及引水渠工程的物资运输主要靠公路,南充至阆中130Km,阆中至解元42Km,解元至枢纽已有村通公路,但路面较窄,需经扩建整治方可投入使用。

1.2 工程条件

解元水库枢纽大坝采用砼重力坝,坝顶高程424.38m,最大坝高60.38m,坝顶宽7m,坝轴线长192.8m。大坝原设计为浆砌石直墙干砌石坝,并于1977年11月动工兴建,1979年底由于国民经济调整而缓建。到停工为止,浆砌条石直墙体达到391.5m高程,干砌毛条石和干砌块石体已施工到391.5m高程。导流放空隧洞洞长110m,圆形断面,隧洞直径1.4m。

1.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解元水库枢纽所在地为低山地形,地面高程380-465m。河谷呈V型,沟底宽50~80m,岸坡呈阶梯状,基岩裸露,砂岩形成陡崖、陡坎地形,泥岩形成缓坡、台地。工程区除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外,出露基岩为白垩系城墙岩群砂岩夹砾岩、砂质泥岩薄层。岩层产状平缓,构造裂隙发育差,库岸稳定性好。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

2、水文、气象条件

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由于受季风活动和四川盆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灌区形成了春夏多旱,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绵雨,无霜期长的主要气候特征。

根据阆中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1°~17.8℃,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5.2℃;霜冻期73天左右,实测最大风速20m/s;多年平均降水量967mm,降雨量年际变化剧烈,年内分配也极为不均,全年降水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不同年份降雨又集中于不同时段,故造成干旱现象频繁发生。

根据暴雨、洪水的季节特性,结合水匣子水文站月最大流量分布分析: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流量稳定;3、4月降雨增多,流量增大;年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5~10月,为主汛期;11月流量过程开始回落。解元水库工程施工分期洪水成果表1.1。

二、施工导流方案

2.1 导流标准

解元水库为一中型工程, 控制集雨面积25.5km2,总库容2899万m3,有效库容1291万m3,按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SL252-2000)规定,枢纽工程为三等,其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因此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对于土石围堰,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5年一遇。考虑到本工程水文实测资料系列较长(超过20年),导流建筑物使用年限短仅在枯水期,围堰高度较低,失事后损失较小等因素,确定本工程初期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

根据规范规定,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度汛洪水标准为20~10年重现期,根据进度安排,汛期采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度汛、放空洞及临时溢洪道泄洪的方案,大坝临时断面挡10年重现期洪水。根据水文资料,10年一遇洪水总量473万m3,洪峰流量179.0m3/s。

2.2 导流时段及导流流量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解元水库分期洪水计算成果,枯水期选定11月至次年4月为基本施工时段,相应的5年一遇设计流量2.66m3/s,枯水期利用放空洞泄流。

2.3 施工导流规划及度汛方案

本工程坝址处河谷为“V”型,两岸岸坡陡峻,基岩裸露,坝体为续建,原坝体为砌石坝,续建坝体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59.74米,坝顶长192.80m,坝体砼浇筑量为12.1万m3。根据地形条件,本工程无明渠导流条件,由于坝体平均长度较短,且坝体浇筑工程量不大,结合进度计划,不宜采用分期导流方案。根据水工建筑物布置,放空洞位于坝体右侧,进口高程385.00m,大坝浇筑底高程389.70m,结合水文资料,本工程采用导流及度汛方案如下:

枯水期施工采用放空洞导流,由解元水库分期洪水成果表知,5年一遇枯期设计流量为2.66 m3/s,由放空洞完全可以满足泄流要求;在经历10年一遇洪水时,放空洞最大下泄流量16.8m3/s,仅依靠放空洞无法满足泄洪要求,因此考虑采用坝体缺口与放空洞联合泄流。

由水文资料知,10年一遇洪水总量473万m3,整个洪水过程放空洞下泄下泄总量为33.0万m3,经调洪演算,上游水位将达到404.5m高程,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坝体浇筑从第二年1月开始进行,到汛前(第二年5月前)非溢流坝段可浇筑至406.0m高程,溢流坝段可浇筑至401.5m高程,考虑将缺口设置在溢流坝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中坝体缺口和导流放空洞联合泄流水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坝体预留缺口高程401.5m,相邻坝段高程406.0m,缺口宽为16m,最大下泄流量为169m3/s。汛期缺口两侧坝段可正常浇筑,汛后浇筑缺口坝段。

大坝施工导流及宣泄施工期洪水上游主要靠放空洞泄流,下游则采用临时围堰挡水。为保证大坝下游基坑开挖、浇筑不受下游水位影响,在放空洞出口处修建导流明渠,将放空洞下泄水流引到基坑下游,在坝下游修建临时围堰挡水。第一年11月初完成导流明渠衬砌机下游围堰填筑,第一年11月~次年4月间应抓紧时间完成坝体下游部分施工,4月底拆除下游围堰。经调洪演算,枯水期导流洞最大下泄流量为11.5m3/s,相应下游水位为382.9m,故下游围堰堰顶高程为383.4m,堰高3.2m。放空洞及联合泄流曲线见图2.1、2.2。

2.4 导流建筑物设计

根据地质及水文资料,大坝施工只需修筑下游围堰及放空洞导流明渠。导流明渠采用梯形断面,明渠底宽3.0m,边坡1:1,导流明渠长105m,明渠进口高程为378.4m,出口高程为377.1m,底坡i=0.013,渠底及两侧边坡采用浆砌石衬砌防渗、防冲,边坡衬砌高度1.5m,厚0.3m,渠内正常水深约0.9m,渠内流速约3.5m/s。导流明渠工程量:覆盖层清理977m3,M7.5浆砌块石432m3。

围堰挡水高程为382.9m,相应围堰高程为383.4m,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临时工程量,围堰采用开挖料填筑。堰体防渗采用沿砾石砂土编织袋上游坡下埋设复合土工膜;围堰堰顶宽3.0m,上游坡1:1.5,下游坡1:1.75,围堰轴线长分别为40m。围堰工程量:覆盖层清理230m3,土石填筑820m3,编织袋装土护坡300m3,砾石沙土285m3,土工膜500m2。导流建筑物布置图见图2.3,大坝下游围堰设计图见图2.4。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2]《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第一卷 施工规划)

[3]《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第三卷 施工技术)

[3]《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SL2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