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国家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利工程也面对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的缓解洪涝等自然灾害,同时也提高了水利能源的利用率,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不利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1.1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自然界中,河流的形成及其形态、区域和生态环境都是长期演变的结果,是自然界逐渐形成的天然和谐的河流环境。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在给发电运输和遏制自然灾害带来巨大意义的同时,也对河流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威胁到生态环境,也对河流中的生物生存带了威胁,极大地影响了河流中生物的多样性。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工程设计方案都对河流进行了截流或者河流改道等等,这样就会人为地改变天然河流原有的地理形势,导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不均衡,一些河段出现水位过深或过浅的情况,造成淤泥堆积的现象。这使得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地质环境、水质、水温及河流周围的自然气候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首先,当水库蓄水后,河流的地下水位会显著的升高,当地下水的水位超过河岸时,就会淹没河岸周围的土地和农田,被河水浸泡过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若淹没了农作物,会导致农作物因长期浸泡在水中缺少生存条件而死去,因此水利工程对河岸周围的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次,当水库蓄水后,水库中的水量过大,使得水的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随之显著提高,对河岸周围的降水量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带来洪涝灾害。
水利工程还会对河流区域的水温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的河流里的生物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受到伤害。这是因为水库的面积一般会大于河流面积大,因此在蓄水后,水体明显增大,从而改变了河流区域原有的水温结构。长期生活在河流里的生物己经在逐渐适应了河流原有的水温结构,若水温结构骤然发生变化,会影响这些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自然选择,造成河流中的菌落和微生物失调,从而影响了水体环境的平衡。一些河流中存在着许多珍稀的物种,一旦水温结构骤然发生变化,可能造成这些物种的灭绝,同时,河流中的鱼虾等生物的繁殖和生存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河流中生物种类发生了变化,严重破坏了自然形成的食物链,影响了河流周围渔民的生活。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给河流区域的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带了一定的伤害。
1.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环境的不良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不但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良的生态影响,对水体周围的陆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首先要对工程周围的陆地进行一定的清理,这对水体周围的陆地上的植被包括树木、草坪、农田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植被的破坏不但影响了陆地环境,也对生存在陆地上的动物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草坪被清除后,许多食草动物因为缺少食物而死亡,从而影响了陆地生物自然形成的食物链,破坏了物种的平衡,严重打破了动植物之间的正常结构关系,导致许多珍稀品种的陆地动物物种频临毁灭。植被的破坏还会影响该区域内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了该区域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该区域内的居民和其他动物的生存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会给该区域陆地上的生物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会给周围的突然造成很大的污染,从而影响了生活在周围的动物和居民。为了生存,许多在施工地区生存的动物也发生了大量的物种迁移,从而打破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当水库建成后,水库蓄积了大量的水,随着太阳的辐射而增大了水的蒸发量,改变了当地的空气湿度及降水量。这对该地区生存的动物来说短时间十分难以内适应,例如一些鸟类长期的生活中己经适应了较低湿度的空气环境,当空气湿度增大后会对它们的羽毛、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它们不得不选择迁移。
2、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策略
首先,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对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明确水库的环境承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其次,做好施工环节的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要积极对施工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同时做好绿化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再次,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对于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要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避免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反馈体系,对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最后,要强化管理惩罚力度,对于一些超出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各种排放到自然界的废弃物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超出排放标准的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再处理,并对其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只有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才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3、结论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既有益处,也有弊端。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对周围的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对当地的陆地环境和气候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既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当地的物种平衡造成了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还要着重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注重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构建人物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占芬.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研究[J]. 网友世界. 2014(14)
[2] 周震,孙建峰.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 河北水利. 2010(06)
[3] 李文珍. 提倡水利工程建设与环保并举的方针[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