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2017-04-29 00:00:00吕云
水能经济 2017年3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水利水电施工的水平明显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对工程耐久性与实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在水力作用的影响下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全面认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速度相对较快,许多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都被广泛运用到工程中,对推动工程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混凝土施工技术,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为基础,恰当选择工程材料,更好地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不仅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还需要对工程不同结构的耐久性、防冻性、防渗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做好混凝土建设施工工作。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与其他工作相互交叉作业,建设时间跨度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全面分析其人为或自然因素,如地质灾害、降雨、气温变化等因素。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应该遵循如下几项原则:①深基础浇筑的原则:其可以避免已经完成的相邻浅基坑受施工影响,减少重复施工;②先浇筑高建筑结构的原则:对混凝土浇筑时,不同高度建筑结构在施工条件与受力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先浇筑高建筑结构,才能避免施工过程的互相干扰;③先浇筑自重大结构的原则:该原则可以避免施工中因重力因素而影响到自重轻的结构,确保建筑某部分不会出现受损或变形,使基础物达到更为理想的沉实效果;④先浇筑重点结构的原则:要想保证关键部位的浇筑质量,在施工中应该对重点结构进行优先浇筑,灵活使用多种浇筑方法,适当放缓分散结构或小结构的浇筑工作。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一)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由下游连接段(消力池等)、中间部分闸室(闸门与底板等)、上游连接段(防坡和防冲槽等)所构成,涉及较多的施工程序,地基处理相对复杂,因此科学设计混凝土施工的工艺与程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水闸闸墩施工方面的应用。由于闸墩门槽部位具有较多的预埋件和钢筋,闸墩工作面相对狭小、厚度薄、高度大,这会对水闸闸墩施工产生极大的干扰,因此在处理闸墩施工缝时应以其倾向为基础,科学浇筑混凝土。值得注意的是,连接底板和水闸闸墩时,应该对称浇筑混凝土,以免同块底板与闸墩出现不均匀沉降;处理闸墩中设置的沉陷缝时,应该高度重视浇筑中的止水操作。通常闸槽混凝土浇筑是闸墩施工的重难点,通过预制门槽或预留二期混凝土一次浇筑的处理方法,对模板进行固定,有效减少闸墩厚度与垂直度之间的误差。除此之外,浇筑混凝土时要加套简单固定对拉螺栓,在螺栓两端穿入部分硬质的橡胶垫片,使其埋入四棱柱中,确保四棱柱和橡胶垫块厚度总长与闸墩厚度一样,使闸墩的浇筑厚度符合规定标准。

其次,水闸底板施工方面的应用。水闸底板施工涵盖浇筑混凝土、架设脚手架、铸扎钢筋、设立模型等环节,在浇筑水闸底板之前应该先将8~10cm后的混凝土垫层铺设在软土地基上,找平保护地基和平地基面。同时混凝土应在浇筑的表面形成麻面,其强度要与浇筑部分保持一致,并在混凝土冷死条件下对钢筋进行固定,合理利用底板舱面和铅丝帮吊的脚手架,有效避免钢筋变形与混凝土沉降等现象的出现。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以水利水电工程要求为依据,对钢筋分布距离、底板浇筑厚度等进行确定,使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以免因冷缝的产生而降低施工质量。

(二)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第一,接缝灌浆技术。大坝混凝土接缝灌浆施工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只有保证施工工序和工艺的合理性,才能确保灌浆的施工质量。同时接缝灌浆的管路系统布置相对独特,包括骑缝式灌浆、盒式灌浆管理和重复式灌浆管路等系统,这些系统不会堵塞管路,能够保证灌浆质量。当然在接缝灌浆技术的应用环节,必须要关注堤坝初期蓄水的高度,浇灌时避免同时进行纵缝与横缝浇筑,增强坝体的稳定性,避免相邻接缝张开度的闭合或变小。

第二,分缝分块技术。大坝浇筑工程的任务量较大,不能一次性完成,因此需要分若干次和若干块进行浇筑工作。一般坝体分缝分块的形式可分为错缝分块、纵缝分块、通仓浇筑等形式,其中错缝分块是以高度防线为依据分块浇筑错开的竖块,不需接缝灌浆,但是这种形式会使浇筑块之间相互约束和干扰,产生温度裂缝。而纵缝分块需要通过接缝灌浆的方式来保证坝体的完整,施工工艺与温度控制等方面较为简单,浇筑块之间的干扰小,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灵活性。通仓浇筑涉及到较大的仓面,以整个坝段为基础逐层浇筑混凝土,不需埋设冷却水管以及设置纵缝,便于机械的使用,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但是其需花费较长的浇筑时间,如果不能准确掌控温度,则会导致坝体出现裂缝,降低施工效果。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力度,对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从工程的工期紧迫程度、结构情况、气候环境等因素出发,采取恰当的技术对策,更好地应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使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小亮.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建材,2015,20:142+146.

[2]李书杰. 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2014,13:89-90.

[3]窦艳飞,蒋强强. 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 四川水泥,2016,07:345.

[4]施晓峰.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6,33: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