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农业灌溉用水就已经占了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是用水方面的大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健全用水制度和管理体制,以建设节水农业为目的来提高农业灌溉效益。
【关键词】临清市;农业灌溉;水资源
临清市在近几年虽然已经采用了农业的节水灌溉工程,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对于用水的观念、节水灌溉的管理体制以及如何选择节水灌溉的型式等方面的认识都还不足,这些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1、临清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浪费严重
在我国乡镇,随处可见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现象。据相关统计显示,在临清,农田水的利用系数大约是0.90,而农业灌水的利用系数只达到了0.50,粮食等农作物水分的产生率也仅仅只达到1.50kg/m3。可以看到,在我国乡镇对于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非常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造成了农业用水同水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限制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
1.2 设备陈旧
目前,临清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其所使用的农业灌溉的设施和设备虽然还没有被淘汰但都还不是最新的,另外对于农业灌溉的渠道和机井、水库等相关设备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管理。政府对于用于农田水利设备的改善和维护所需的资金投入力度还不够,虽然有前卫的灌溉技术,但是没有投入先进设备作为支撑,而使得技术没有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农业灌溉的效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1.3 农机安全知识不够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农民对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农机保养常识等内容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常常在一些情况下,因为对农机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的为农民提供方便便捷的咨询平台和信息查询系统,按照农民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还要不定期的进行考核,确保每一位农民能够安全规范的操作农机。
1.4 农村弱势群体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我国实施的重点就是对农村水力工程产权制度的改变。不过在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纠纷,而且大多数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会转移到某些特定的个人或者私人企业的手中。虽然这种产权转移方式使得水利设施的更新换代得到了良好的保证,但是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并不具有很好的优势。因为原先的水力设施本来是共用的,是由政府出资建成的,而产权的突然改变往往都会将其归到比较富裕或比较有地位的个人或团体的名下。这样就会造成普通农民根本不能运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设施,这很显然是不公平的,而普通人又占大多数,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并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临清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改进建议
2.1 规范农业生产
就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形式上来看,生产的主体普遍是分散的,个体的,保证自己自足的发展模式,临清的农业发展也不例外。而这种分散式的产业经营模式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就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需要建立相关的制约制度来实现灌溉用水的节约化,通过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推进灌溉用水技术的实施。
2.2 明确水资源产权
对于产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民对于水资源合理使用的责任意识,从而共同维护农业经济。首先根据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划分的不同,政府要合理的规划协调农业灌溉用水的情况,依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划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又不足的现象。另外对于不同地区灌溉用水的价格也有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农民生产的实际经济条件。
2.3 农民参与用水管理
合理的管理农业灌溉用水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是农民良好生活的基础。而农民在农业灌溉用水方式的管理中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直接收益者,另外灌溉方式的改进又是为了农民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让农民参与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过程当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民可以通过不断的参与和学校来对管理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最终和相关人员来共同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另外政府也需要不断收集农户在发展期间的意见来实现灌溉用水需求的管理和完善,通过农民提意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和他们共同建设农业水利。
2.4 统一流域管理方法
考虑到水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统一流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形式让上游用户和下游用户都能公平的使用水资源。另外对于灌溉用水中农药的使用可以由基层领导直接进行指导,保证实施期间对水资源合理配制,建立一定的相互监督监管机制,奖惩制度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为农民提供培训教育机会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他们对于农业灌溉的认识都是先辈经验的总结,而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可以借用各种媒体向农民普及相应的节水灌溉知识,让农民清楚的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还要让农民接触要农业灌溉的科学知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还要鼓励当代大学敢于投身到农业事业当中去,因为身为农民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中国13亿多人口的粮食,全靠农民的日夜辛勤,只有将农业事业与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让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结论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变化还需要依靠农业的不断发展。只有科学系统的对灌溉用水进行管理才能实现农业良好的发展,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政府与农民协调统一的机制,加强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灌溉用水节水方式,加大对节水灌溉先进设施设备的利用力度,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孙伟. 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2012.
[2] 余根坚. 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盐运移与用水管理模式研究[D]. 武汉大学,2014.
[3] 张增良.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 农家顾问,2014,7(13):17-18.
作者简介:齐玉龙 男1990年9月, 籍贯:山东高唐县 汉族,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