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河流污染较为严重,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重点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目的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流污染是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各市、县都开始结合城市的扩容、拆迁、改造,对本地的水生态开始修复。这既是一项生态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设计理念、施工质量和治理效果,不仅关系到河道的行洪安全,也关系到一座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
1、城市河湖资源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过去人们为了加快发展,只顾眼前利益,以牺牲破坏环境为代价,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和粗放的经营生产,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1.1 城市河流整治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1.1.1 防洪能力下降。城镇化发展导致城市地面硬质铺装不透水面积增加,地面产流系数增大,使城市洪水危害有增大的趋势。
1.1.2 河道基流、径流减少。河道断面硬质化衬砌,糙率系数减小,导致水流下泄速度加快,保水、滞水能力降低。
1.1.3 河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河流水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环境被破坏,许多河流生态系统逐渐退化。
1.1.4 水质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使很多河道成为排污通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1.1.5 堤防功能单一。在堤防建设中,常常只从防洪安全的角度考虑,型式单一,样式呆板,既不美观、又无生机,更不方便人们接近河流。
1.2 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河湖治理工程中,河道全断面硬质护坡、护底结构隔绝了生物和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阻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导致河道天然自净能力下降,致使河流生态系统趋向恶化。
1.2.2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河流护岸工程为了满足一定的防洪标准,一般是修筑高大的堤防,大堤内坡一般是浆砌石或混凝土的硬质护坡,因此阻断了河流与两岸水土连接过渡带的联系,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1.2.3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河流治理目的单一,只考虑到防洪标准、供输水的能力,忽略了河、湖本身生态功能的修复,忽略与周边环境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更忽略了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相融合。
2、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思考
许多城市都有穿越城区的一条或多条天然河流,但几条河流虽在同一市区,却互不相通,各成体系。根据这些情况,要分别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2.1 单一穿市河流按上、中、下游治理模式。上游段河道段,进行河道清淤,工程型护脚,生态型护坡,取消排污口,两岸建绿化防护林带,一侧修建滨河景观大道,将该段规划建成郊野自然生态区。河道进入城区中心市区段后,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清淤、扩挖河道、工程固岸、生态护坡提高河道防洪标准。进入城区河流下游段,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应该是通过对河道的清淤、扩展河道宽度、修建两岸缓坡及护坡,保留和增加河滩湿地面积,注重生态景观的营造。在河道中建设人工植物净化岛,充分利用临近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河道生态用水,使其形成生态恢复、净化水质的湿地公园和郊野游玩的场所。下游进入城郊河段可规划建设成几大生态功能区,根据现状农田机理,打造集生态田野景观、采摘、游玩于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2.2 对于城区内多条天然河流互不相连、各成体系的状况。通过扩挖节点湖泊、延伸开挖人工生态明渠,使其在城区内构成合理的水网体系,使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水流过、有绿色花草树木的景观。
3、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3.1 保证河道生态用水技术。河道维持最低生命健康线必须以生态水作为保障,所以我们把保证河道生态用水作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在治理河流段的下游修建蓄水建筑物。如建造不同坝高的拦水橡胶坝或常规节制闸,使河床水位抬高2-4米,河道水面增加,河道内保持一定深度的常水位。二是对河道采取防渗措施,但不完全切断与河流地下、周边地下水流动的通道,以利于地下水的互相交换。三是在河道坡面、岸顶、与两岸周边建设有组织的排水系统,需铺装的地面采用透水性材料或植物生态铺装,以利于雨水的集蓄和拦蓄入河。四是结合河流附近污水处理厂、矿下疏干水的水源地,建设联通输送中水地下通道河控制系统,以便用中水补充河道的生态用水。
3.2 保证城市河流水质净化技术。为使城区河道的水质不受污染,应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对城区段上游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取消靠近两岸的工矿企业的排污口,关停铁选厂、造纸厂、小型化工厂等对河水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二是对河道进行清淤。禁止在河滩地上开荒种地,并在河滩地根据水流实际培育适宜的水生植物,以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三是在两堤治理时结合污水处理厂,做好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工程,使雨水径流直接入河,污水先进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入河道。四是拆除上游段和市区段所有靠近两岸的违章建筑,根据有关河道管理条例、土地流转等政策划定保护和管理范围,建设防护林带和花草绿地保护区。五是在上游段与城区段交接处建设河道溢流滚水坝或沉沙池,以便在沉沙池或滚水坝前定点清淤,使城区段河道免受污染和淤积。六是利用上游水库每年向下游输水和水资源调配下游河道生态水指标,每年可更换城区河道生态用水一至两次。
3.3 城市河流水景观建设技术。城市水景观建设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设计要坚持自然、淳朴的思想理念。利用河流本身的资源,在保证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做到美化、亮化、人性化和景观化。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一是河道上的闸坝、跨河桥梁一改过去千篇一律的格调,修建成一桥一景、一坝一景。在一级驳岸与二级驳岸之间修建亲水平台、人行光栈道、小息凉亭、游船码头。二是结合近岸的土地、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建设具有不同内涵、不同内容、不同功能的特色植物公园或具有自然、人文景观的特色展览园。三是在两岸河堤建设滨河景观大道,与城市的市政交通融为一体。这样使城市河流真正拥抱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到处可见水景观、无处不充满绿色的生机和水清天蓝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