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设计及应用分析

2017-04-29 00:00:00李智超
水能经济 2017年3期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目前的严峻形式,以局部地区特殊的天气状况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为依据,以保证当地农牧生产和人们生活不受水资源限制为目的,同时也为加强水资源整体调控、配置提供现实的经验和技术指导。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研究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设计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设计;应用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形成了多方友好合作的局面,但是无形之中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增加,国家之间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在现代社会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实现自身乃至整个国家互利共赢的目标。在这种共同目标下必然也存在着竞争,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不健康不科学的,最终也会导致失败。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各个国家之间,也是一个企业、一个人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生存之道。竞争从小方面看是提高企业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从全局来看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切实的方法。各个国家在资源、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十分的重视,尤其是在资源方面。就我国来说,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水资源存在着地区储存不平衡、不合理的使用、浪费率高以及旱涝灾害严重等问题,为此相关科研工作人员针对目前现状,对水资源的合理储存和有效利用,设计多种模型,其中以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应用效果最为显著。顾名思义,融雪径流肯定是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山脉上才能施展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融雪径流模式如果运用得恰当得体那将成为造福民生的又一大伟大发明。要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就必须透彻的了解这项技术,才能恰如其分的设施最终实现利于民生利于国家发展大计的宏伟目标。

一、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原理

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水文模型并不是针对高山积雪的,毕竟高山积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来说,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民众没有意识到长年积雪给他们带来的生产便利,当然这也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这些普通大众,所谓术业有专攻更何况留在山区的多半是年龄较大的终生以农牧为业的人民群众,这部分群众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加之生存环境相对较封闭,导致其受教育程度低。所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普遍较低,又因其生活习惯的独特性,长年自给自足,渐渐的形成了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模式。对于生存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满足其衣食住行的层面上,这也就导致了在干旱季节生产活动难以维持的原因之一。这一现实情况也说明了融雪分布技术建立和普及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说起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说是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鼻祖,可见它的发明在人类生产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至今在科研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简单地来说它的出现一开始仅仅是做为一种调查模拟和预测分析水资源的工具,当然在勘测水资源地区分布、水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也在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机制,而且现在的模型设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已经适应了多变的全球环境。这种自我顺应性的发展理念对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现成的计算方法。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对融雪径流的研究,国外尤其是美国进行的较早。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展开了融雪调查,但是由于认识的浅薄性和科研手段的落后性调查仅仅局限在一些表面现象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是不尽人意的。虽说如此,但这也是里程碑式的开拓进取,同时也激发了科研团队继续探索的兴趣,促使她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上探索的道路,在各项技术发达的今天,科研工作者将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应用到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设计和构造中,大大改进了原有的模式,形成了一个精确、合理的机制,这就为我国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二、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研究人员不负众望终于设计出了完善的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了解决高纬度地区干旱季节用水的问题,为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但是这个设计模式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应该被普遍的采用。可是摆在建设队伍眼前的问题便是部分群众的误解和不支持,还有便是地方政府对这项技术的扶持力度低,造成了群众的漠视。因此,首先国家主要负责部分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到个人。这样以来地方政府管理时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政府部门在严格实施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执法。对于一些极其顽固的群众,必须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进行讲解宣传,不能恶意执法。只有取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保证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顺利建设,才能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驻地科研队伍的建设

由于采取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地区,多半为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来说较为恶劣,部分科研人员可能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身体出现高原反应等多种不适,即便是有坚定的信念支持也很难专心的工作。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当地的科研队伍,从当地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中选拨相关专业人员,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使其能够快速地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并且可以及时投入到第一科研现场。选用当地的科研人员就免去了研究人员身体不适的担忧也使得研究过程更加的顺利,毕竟当地人员对环境的了解和适应性都比外来专家要强的太多,所以有他们来担任科研指导工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实际上也解决了部分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难题,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旧观念意识的改变,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全面发展。

三、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实施带来的影响

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采用,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高纬度高山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有着极大的意义。缓解了干旱季节严重缺少的情况,也促使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向合理方向转变。给当地的人民在对抗干旱季节的战争中带来了胜利的福音。

虽然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设计给当地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水资源,但是如果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容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一旦融雪径流超越了限定的规格,就容易出现融雪积水引发的洪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第一操作现场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定时定点的检测设备,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及时汇报,并且做好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同时有关部门要定期的进行检测,并且要及时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

总结

本文通过对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分析,明确了其工作原理和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提供先进了技术指导。这种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在面对极端自然天气时有了可靠的应对措施,极大了地提高了人们生产活动的质量,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当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技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对于融雪径流模式的探索这仅仅是个阶段性的胜利,要以此为基石谋求更大更好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Li P J. Variation of Snow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1951— 1997.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1996,29(1):63— 69.[李培基.1951— 1997年中国西北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变化[J].中国科学(D辑), 1996, 29(1):63— 69.]

[2]刘闯,陈圣波,Mo Dai,王正兴,EOS-MODIS 数据在青藏高原冰雪季节性变化信息自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遥感信息,2001,4

[3]芮孝芳,朱庆平.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3

[4]刘玉洁,郑照军,王丽波,我国西部地区冬季雪盖遥感河变化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