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ITP的发病机制与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增多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但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异常同样参与了 ITP 的发生发展。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系列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被认为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的表达下降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reg细胞及t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统一综述。
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调节性T细胞。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IT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一.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研究
Treg细胞最早采用CD4、CD25 联合标记,后来的一些学者发现仅仅以CD4+CD 25+作为特异性标记是不准确的,因为 CD 4+CD 25+作为表面标记不能包含与活化T细胞相重合的那部分Treg细胞,随后一些学者发现真正的treg细胞低表达CD127高表达FOXP3,且CD127 与 Foxp3 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可以用CD127-、Foxp3+标记treg细胞。胡茂贵 [1]等学者发现ITP患者中CD4+CD25+CD127-Treg 细胞水平下降,并发现了CD4+CD 25+CD127-Treg 细胞水平与PAIgG呈明显负相关,随后黄文桦等也证明了这一点,并证明了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GF-B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近年来,也有一些小鼠实验逐渐开展,通过构建ITP小鼠模型,也发现了ITP小鼠外周血及脾脏的T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IL-10,TGF-B、 Foxp3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由此可见treg细胞在ITP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可能会为ITP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二.treg/Th17细胞失衡在ITP发病中的研究
也有一些研究表明ITP患者实际上存在着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失衡,王国兵[2]等学者进一步表明ITP患者Thl7/Treg细胞失衡是由于SOCSI和SOCS3基因低甲基化所致IL-6/STAT3信号异常活化造成的。IT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hl7/Treg细胞平衡被打破有关,很多学者确实也证实了ITP患者中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treg/Th17细胞的比例平衡。寻求可行性方法增加 CD4CD25+Treg 细胞的增殖,抑制Th17 细胞的分化,或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等维持 Th17/Treg 细胞比例平衡来抑制 ITP 的发生发展也有可能为治疗 ITP 带来改观。
三.Treg细胞与疾病预后
近年来还有研究者发现Treg细胞表达低下不仅与ITP发病有关,而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相关,发现初诊的ITP患者treg细胞比例重型低于轻型,激素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上升,且治疗有效组treg细胞高于治疗无效组。在观察了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ITP患者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是相同,并且证实了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够纠正treg细胞的异常从而使病情得到缓解。李振宇等[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治疗方案对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提升Treg细胞数量及长期疗效方面优于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单药方案。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治疗缓解组treg细胞低于急性组,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大小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treg细胞比例下降不仅与ITP的发病有关,还参与了ITP的预后。
四.结语。
综上所述,treg细胞的下降以及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例失调在ITP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treg细胞还能够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近年来针对于treg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治疗逐渐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T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的作用,会更加有助于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为ITP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更多的策略,也会为ITP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但目前ITP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能否从其中为ITP找到新的治疗靶点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茂贵,蔡晓燕,朱薇波,吴竞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D4~+CD25~(high)CD127~(dim)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其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12,01:14-16.
[2]王国兵,李成荣,杨军,温鹏强,贾实磊. 白细胞介素6/STAT3信号活化在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中的作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3:1005-1008.
[3]李振宇,李德鹏,闰志凌等.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06,34(6):478-481.
作者简介:
于娜,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兴安盟,职称:无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科室: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