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2017-04-29 00:00:00梅鹿
健康前沿 2017年3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集的全血标本66例,采用电阻抗法、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法进行PLT计数,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为标准,评价电阻抗法与CD61 免疫学法两种计数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血小板计数在300~350×109/L、100~300×109/L与50~100×109/L三个计数区间中电阻抗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350×109/L和<50×109/L计数区间内电阻抗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350×109/L 、300~350×109/L、100~300×109/L、50~100×109/L及<50×109/L计数区间中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阻抗法在高值和低值血小板计数中准确性低于CD61免疫学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血小板正常范围内计数三种方法无差异。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电阻抗法;显微镜法;CD61免疫学法;准确性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在临床血栓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止血及治疗中血小板计数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1]。但是在血小板计数检测中由于血小板体积较小并且容易发生粘附、聚集与变形破坏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何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研究热议的话题[2]。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笔者针对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6例全血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纳入的66例血样标本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67±4.26)岁,66例血液样本中包含32例血液疾病患者和34例非血液病患者。并根据检测结果将血小板计数区间划分为>350×109/L、300~350×109/L、100~300×109/L、50~100×109/L、<50×109/L。

1.2检测仪器Sysmex-1000i血液分析仪,Leica 光学显微镜(德国),细胞计数板,采血管,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

1.3检测方法

1.3.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血小板计数方法[4,5],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 版)》血小板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操作流程,由两名专业检验师进行操作,取抗凝静脉血20μL加入380μL1%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中,混匀后静置15分钟,待红细胞充分破坏后,充入细胞计数板中,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及中央共计5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数,即为每升血液内的血小板数。计数按照双盲法取2次结果平均数作为血小板计数,并于计数结束后进行照相核对计数。

1.3.2电阻抗法与CD61 免疫学法在血小板计数前由专业人员对检测仪器指控检测,即用配套低、中、高值 3 种质控品进行质控检测,以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性。而后根据仪器操作规范及试剂盒中相关检测流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及CD61免疫学法对血小板进行计数。操作时间均在2h内完成。

1.4观察指标分别评价电阻抗法、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之间的计数差异。

1.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处理软件包 SPSS 19.0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电阻抗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在300~350×109/L、100~300×109/L与50~100×109/L三个计数区间中电阻抗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350×109/L和<50×109/L计数区间内电阻抗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在>350×109/L 、300~350×109/L、100~300×109/L、50~100×109/L及<50×109/L计数区间中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血小板计数是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随着检验计数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临床血小板计数检测仪器多种多样,但都存在一定的误差,为进一步探究电阻抗法、CD61 免疫学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之间的计数准确性差异,笔者针对66例血样样本进行探讨研究。

电阻抗法是将等渗电解溶液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倒入特制容器中,接通电源,根据细胞非导电的性质,会引起瞬间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细胞体积决定脉冲振幅,细胞数目决定脉冲的数目。血小板与红细胞同时检测,根据二者体积差异,按照其提前设定的阈值,高于阈值为红细胞,低于阈值为血小板,由此得出血小板数目,其计数结果易受影响。CD61 免疫学法在仪器的特殊模式下完成检测,通过标记的全血血小板和红细胞比值,并根据标准法测量得出的红细胞数来计算血小板计数,进样模式均采用闭合自动进样模式。

综上所述,电阻抗法在高值和低值血小板计数中准确性低于CD61免疫学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血小板正常范围内计数三种方法无差异。

参考文献:

[1] 魏晴,田兆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32-734.

[2] 安秀英.迈瑞 BC-55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关系的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2):3108-3109.

[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4] 丛玉隆.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0-52.

[5] 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