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利尿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利尿剂抵抗心衰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区分成各30例的治疗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多巴胺+呋塞米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24小时尿量和尿AQP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有显著疗效,患者利尿抵抗明显缓解。
关键词:多巴胺;呋塞米;利尿剂抵抗
临床上治疗心衰症常使用使用利尿药物,但是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利尿抵抗,导致水钠滞留。虽然目前临床上对患者出现利尿抵抗的机制还不明确,但是可以知道水通道蛋白是作为人体肾脏调节水重吸收的重要因子。研究发现[1-3],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针对利尿剂抵抗治疗有显著疗效,因此为证实这一结论特选取60例利尿抵抗患者展开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利尿抵抗患者6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治疗组(n=30)和参照组(n=30)。本次入选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Ⅲ~ Ⅳ级。本次研究将肝肾功能障碍和心源性休克患者排出在外,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5.7±8.1)岁。参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5.9±8.0)岁。治疗组与参照组利尿抵抗性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扩张血管及强心治疗,静脉注射呋塞米,当患者尿量达到2000毫升后停止注射,并低盐饮食、多卧床休息等。治疗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将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采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入,呋塞米泵入速度为每小时10毫克,而多巴胺泵入速度为2.0μg·kg- 1·min- 1,每天持续泵入8小时左右,并坚持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并以无菌容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小便,离心取上层清液后采用ELISA 法测定尿AQP2水平值,并记录患者24小时尿量。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大于2级,肺水肿和肺淤血等症状消失,患者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有效:患者心功能等级改善大于1级,症状明显改善,每日尿量大于500毫升,且小于1500毫升;无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每日尿量小于500毫升。
1.4统计学处理
将文中两组利尿抵抗患者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并采用x2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本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位分别取(%)和(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利尿抵抗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如表1
2.2 治疗组和参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如表2
3、讨论
临床主要使用利尿剂治疗心衰疾病,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对氯、钠重吸收而降低患者水钠潴留症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是,患者若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会产生利尿抵抗,随着病情进展成为难治性利尿抵抗,并且出现顽固性水肿症状。心衰患者的利尿抵抗可能与患者的心肾功能下降及肾灌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4-5],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针对难治性利尿抵抗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中呋塞米是一种袢利尿剂,能抑制患者肾重吸收氯、钠离子,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而剂量的多巴胺能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能增加患者肾脏血流量,其肾小球的滤过率提高,肾脏的利尿作用增强。本文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4小时尿量大于参照组,而尿AQP2水平小于参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将多巴胺、呋塞米联合用于利尿抵抗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建,贾静涛.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5):83-84.
[2]廖英坚,刘朝晖.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与多巴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07):17-19.
[3]戈丽峰.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2):12-13.
[4]何丹.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5):71-72.
[5]申屠敏华,陈彩翠.微量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治疗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3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