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7-04-29 00:00:00王良
健康前沿 2017年3期

摘要:目的 本次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和观察作了总结,以及临床护理对患者有哪些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 一百五十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治疗,并进行了后期的护理,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通过临床护理能够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对并发症进行了预防,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由于我国面临着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很多的老年人群体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一般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年龄>60岁,由于这种疾病病程比其他疾病要长,而是发展不稳定,血压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对于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高血压是一大危险信号,很容易造成这类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的衰竭等现象,甚至严重的患者会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我们每年有1200万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高血压而失去生命。也可以说,高血压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进行严格的要求。本次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的一百五十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期实施了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一百五十例,男性占比为七十五例,女性占比为七十五例,年龄范围在65-80岁之间。一百五十例患者病情符合高血压症状的诊断标准,患者当中,一百二十五例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二十五例患者是继发性高血压。

1.2分型

目前来说,高血压疾病在医学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一种是继发性,90%的患者不能找出发生疾病的原因,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为原发性疾病,占比在50%。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或者出现高血压疾病的症状,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1.3临床特点

1.3.1血压波动过大

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退化,尤其是在血压调节上,有着明显的下降,当然了,这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情绪、外界环境等,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在极短的时间内升高,然后迅速的下降,波动过大是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

1.3.2多并发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症状经常会被忽视,以至于延误治疗,加上生理上的老化,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动脉硬化,进而引起心、脑、肾等多个靶器官受损,产生多种并发症。

1.3.3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由卧位转致站立时出现头晕、眼花、昏厥等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血压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使患者在体位变化或服药后血管收缩能力减弱。

1.3.4精神心理焦虑

患者血压升高,易致其精神状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排出量,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的发生。老年人使用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得血压缓慢、稳步下降。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减少各脏器因降压而引起的储备功能下降等症状,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等并发症。针对高血压的治疗,第一: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只有24h保持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二:注意改善症状,增强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3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易出现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中风等并发症,故做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重点。

3.1监测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家中备一台血压计,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建议患者在服药初期和调整剂量时测血压3次/d,血压平稳后测血压2次/d。如果患者感觉不适,应随时监测血压变化。测量时保持平静,血压计使用规范,如患者刚运动结束,应休息15min后再测量血压,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2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退出工作环境,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减少,又缺少子女的陪伴,而导致内心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的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待患者一定要耐心、细心、热情,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与孤独感;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如患者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护士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患者普及饮食、心理、营养、伦理等多方面的疾病相关知识,如什么是高血压、影响高血压的因素、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医护人员一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广泛培养兴趣爱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关爱。

3.3合理休息

经研究,某些降压药物、患者住院期间对环境的陌生感、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均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疾病的加重。因此,好的休息不仅能够使患者保持足够的体力,更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精力来积极的应对各种治疗。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患者休息状态的重视。避免患者情绪大幅度波动,减少应急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放松。及时发现患者休息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从而保证其疗效,缓解患者痛苦。

结束语:

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类特殊的高血压患病群体,也是位数较多的一组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对高血压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烟。日常护理主要由家属协助完成。跟踪患者血压情况,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各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01).

[2]唐怀蓉.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