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水河治理的几点建议

2017-04-29 00:00:00乔丛丛
水能经济 2017年4期

【摘要】本文结合本地实际和笔者的工作经验,在墨水河目前的存在的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截污和污水处理、河道生态治理、河道管理方面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防洪;河道治理;治理建议

一、河道基本情况

墨水河是即墨市14条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崂山北麓惜福镇三标山,流经城阳区入龙山办事处向西横穿城区与龙泉河相汇后向南,经环秀、通济办事处穿过胶济铁路入城阳境内注入胶州湾。河道全长41.52公里,流域面积317.2平方公里,其中即墨境内河道长21.3公里,流域面积276.1平方公里。墨水河在即墨境内主要支流有留村河、龙泉河、土桥头河、西流峰河4条。

墨水河流域内现有中型水库一座,为石棚水库,小(一)型水库2座,分别是段村水库和团彪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分别是柳林水库、玉石头水库、黄甲山水库、西九水库,有拦河闸坝11座,分别是刘家官庄橡胶坝、东障橡胶坝、中障拦河闸、南关连拱坝、窑头迷宫堰、窑头拦河闸、庙头橡胶坝、王家后拦河闸、黄家西流迷宫堰、栗杭橡胶坝、庄头橡胶坝。

1998年以来,即墨市持续治理墨水河、龙泉河,先后投资2.5亿元实施河道清淤疏浚、铺设污水管网,护岸砌筑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墨水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洪方面:部分河段未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经多年治理。目前墨水河主城区段及墨水河下游段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但龙泉河青威路以北上游段、墨水河刘家官庄桥上游段尚未经综合治理,部分河段行洪断面不足,且支流河道基本未进行整治。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部分河段拦蓄设施少,墨水河上游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现状墨水河下游和龙泉河上中游河道拦水建筑物较少,不能有效拦蓄河道汛期来水,另外,墨水河上游无湿地,也不能有效涵养地下水源。目前石棚水库是我市城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墨水河上游(团彪水库、刘家官庄坝前、中障闸前)也为市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地,每年市自来水公司提取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城区供水,过度开发,严重影响下游河道生态用水,使墨水河成为无水之河。

(三)截污和污水处理方面:截污不彻底,工程建设标准低,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达不到生态景观用水的标准,部分河道脏乱差。一是城区污水管网不完善,仍有部分污水向河道内排放;二是城区部分污水管道位于河道内,经多年运行,渗漏严重;三是部分污水管道雨污混流,汛期经常发生古力冒溢,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水质;四是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达不到河道生态用水的要求;五是部分河段垃圾成堆,汛期遇有降雨,大量垃圾进入河道。

(四)河道生态治理方面:沿河景观设施少,无生态湿地,缺少生态河道治理空间。一是河道无居民亲水空间,河道整体面貌较差;二是河道两岸规划建设空间不足,河道治理仅满足于防洪,不能体现生态河道治理理念;三是河道拦蓄水设施不足,无河道湿地,城区供水过度提取地表水和地下水,河道无补充水源导致河道断流,现有拦水设施蓄水长时间得不到更换,影响河道水质。另外沿河缺少人文景观文化展示空间。

(五)河道管理方面:管理体制不顺,管护经费不足。一是多头管理,责权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二是“两河”未有统一规划和功能定位,河道没有确权划界,尽管水利部门从防洪角度提出规划审批意见,但河道两岸开发建设仍存在违法侵占河道现象。三是河道管护经费严重不足。河道管理线长面广,管理和执法人员少,尽管2011年我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闸坝工程管护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工程维修养护跟不上。

三、治理建议

(一)实施防洪工程,将“两河”打造成为“安全河”。河道治理的首要是河道防洪安全。结合汽车产业新城、蓝色新区区位发展需求,按照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对龙泉河、墨水河主城区上游段防洪标准较低的主支河道进行治理,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二)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将“两河”打造成为“资源河”。城区河道是城市水的载体,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有水则灵。建议在我市主城区段已有11座拦河闸坝的基础上,建设墨水河上游刘家官庄桥上游湿地公园,在墨水河下游和龙泉河上游新建河道拦河闸坝,通过梯级拦截,实现 “两河”水面相连,最大限度地拦蓄河道来水,增加下游河道补给水源并涵养地下水源。

(三)实施截污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将“两河” 打造成为“清水河”。治河先治污。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污水管网排放体系,实施雨污分流;实施河道内污水管道外迁,防止管道渗漏的污水污染河道水质;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改善进入河道的水质,使其满足河道生态用水的要求。

(四)实施河道护岸景观改造,挖掘墨水河人文景观文化,将“两河” 打造成为“景观河”、“文化旅游河”。建议拓展河道规划发展空间,重点实施河道护岸景观改造工程和沿河道路整修工程,对河道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在河底栽植水生植物,沿河道滩地和堤防及堤防外侧实施景观绿化,修建沿河交通道路,增加居民亲水空间;有步骤地改造河道两岸不协调建筑,杜绝乱搭乱建,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河道岸线开发利用,建设宜居宜游城市。

(五)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护经费,实现河道统一管理。针对我市城区河道多头管理,责权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的实际,建议将现有的城区河道管理处、墨河公园管理处合并成立城区河道综合管理处,全面负责城区河道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同时实施管养分离,并落实管护经费,具体要求堤防有堤防专管队伍(人员可从社会招聘),闸坝有管理站所(人员可从社会招聘),卫生保洁和安全管理通过社会公开竞标选定保洁公司和保安公司,河道景观绿化通过社会竞标分片承包给专业绿化管理队伍,城区河道综合管理处的主要职责是落实管理责任,制定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费用挂钩。

参考文献:

[1]张洪训,滨海河道,即墨市水利志【z】,20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