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

2017-04-29 00:00:00黎前新
水能经济 2017年4期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工程、生态水利上发展。生态水利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河流生态系统可能会受水利工程的影响,导致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这些不良的结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另一方面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水利工程建设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近几十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

1.2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类对水利工程的需求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目前经济社会水利工程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这5个层次最终都体现以人为本。水利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更高的层次需求,即生态环境阶段。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突破以河论河、以水论水传统的束缚,创造水和生态、水和文化、水和景观等的和谐。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功能定位上必须突出生态功能。

1.3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城市的品味也随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2.1 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该能够承受干旱、冰冻、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须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势运动的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进行河流横、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经济性原则也是任何一家建设企业在建设时必须考虑与遵循的原则。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中必须遵循效益最大、风险最小这一经济性原则。我们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风险是因为生态演替的过程与结果无法预先知道导致的。正是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评估与监测。而考虑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复规律,使投入最少,达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2.2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很多的相关专家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都显示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显正相关。这种正相关体现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间的耦合与依存关系。河流生态系统生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水陆两相与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流纵向的蜿蜒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

3、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的实现

3.1 提高水利工程规划水平

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应首先做好被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3.2 完善有关法律

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业主不可能对工程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3.3 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

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或采取70%~80%开发率。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学文,马恒有.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工程技术,2009(17):100-101.

[2]李玉会,郭德发.浅谈生态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