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工厂、住宅不断向河流发展,挤占河流,致使河流日渐萎缩,水流紊乱,从而加大了洪灾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规划治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影响河流防洪的主要因素,对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以及加强河流防洪规划治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河流防洪;影响因素;管理;规划治理;措施;
一、影响河流防洪的主要因素
影响河流防洪的因素主要有:(1)乱开乱采的因素。城市建设对砂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巨大利润面前,河流采砂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不仅使河流的河床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也使河流冲淤情况发生变化,改变了河流自身的自然演变规律,使河流自身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威胁其行洪及通航能力。大规模采砂还导致涉水建筑物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近年来,随着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河流输沙能力也开始不断降低。而且随着采砂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中所携带的泥沙在不断的减少,破坏了天然泥沙的恢复体系,从而导致采砂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剧。(2)河流过流面积减少的因素。当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土地资源呈现越来越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河流过流断面被占用,用于城市的商业用地进行具体的规划,使河流有效的行洪面积不断的减少,降低了河流的防洪调节能力。(3)垃圾导致河流功能弱化的因素。当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河流成为大量垃圾及污水汇集的地方,而且大部分污水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即排入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河流淤积、水质恶化等情况发生。使河流的行洪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河流自身的修复功能也开始不断下降甚至是丧失,这就导致河流自身的生态环境功能性不断的下降,对河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
1 河流防洪堤坝及其配套工程管理。严格做好堤身、穿堤、跨堤建筑物的管理,建立工程观测制度,做好水位、堤身沉降、位移、浸润线、堤身表面观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堤坝养护维修队伍,及时对堤坝进行养护、检修,保证堤坝完整。
2 河流防洪节制闸、挡潮闸的管理。(1)节制闸、挡潮闸的控制运用。节制闸、挡潮闸控制运用遵照“局部服从全局,全局照顾局部,兴利服从防洪,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水资源,与上下游和相邻有关工程密切配合运用。根据工程蓄水情况和农田灌溉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防止对沿河土地造成次生盐渍化。冬春季节控制迁宜于农业灌溉的闸上水位,汛期开闸行洪。当流域内发生涝灾和洪水时,应及时排涝和泄洪。(2)闸门控制运用。闸门启闭严格按照启闭程序、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启闭时,应同时分级均匀启闭;不同时启闭时,应由中间孔向两边依次对称开启,由两边依次向中间对称关闭。过闸流量必须与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关闭或减小过闸流量时,应避免下游河流水位降落过快。避免闸门停留在发生振动的位置上运用。(3)检查观测。监视水情和水流形态、工程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掌握水情、工程变化规律,为正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水闸检查应做到经常性、定期性,当遇到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还应对水闸进行特别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三、加强河流防洪规划治理的措施
1 科学制定河流防洪治理标准。防洪标准的科学制定需要结合堤防保护对象,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加强比较、论证与分析。在防洪标准确定的基础上,需要注重远近期结合,充分考虑综合利用水库带来的河流防洪能力提高,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确定可操作性强、合理的防洪标准。
2 河流防洪的合理布局。对于防洪重要河段以及容易产生冲刷、垮塌的重点地段、河流的堤线、岸线等进行统筹规划,对于流向进行调整,恢复河流的天然作用。做好新建工程的设计,避免因工程不合理而给河流的行洪能力带来较大的影响。首先,尽量减少丁坝的建设,对于必须使用丁坝的位置,则要确保其坝轴线和水流方向的角度不能超过30°,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河流周边的耕地和建筑,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堤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河流的转弯处要形成一道平滑的抛物线,从而使河流整个系统都得以协调。最后,对于河流弯曲处所产生的浅滩要予以保留。为了有效的保证河流的整体,提高堤防的抗冲击能力,需要处理好河流断面、挡水面及平面之间的关系。
3 河流防洪的统筹规划治理。(1)在河流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2)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阻碍,确保河流畅通。(3)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流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流的保护。在对河流进行截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分析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4 河流防洪的河流护岸与河床护底治理。河流的护岸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护岸,其中结构性护岸包括坡式护岸与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等形成护坡形式,下部则利用土工织物、抛石、钢筋混凝土块等形成护坡形式。墙式护岸多选择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形成刚性护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产生的冲刷作用。非结构性护岸包括生物护岸与自然护岸。生物工程护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黄麻等可降解材料,铺设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自然护岸则是在河岸的面层种植植被并铺设卵石、细沙等以形成自然砂滩、草坡及卵石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流防洪规划治理,可以提高区域内的防洪和治涝能力,消除洪水隐患,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也将改善地区水环境,因此做好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及其规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刚.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5
[2]邱卫华.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3]张亚朋.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初探[J].环境保护工程,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