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竣工后是否能发挥出它的功能与作用,完全取决于施工质量,而防渗漏技术的应用又直接关系到水利建筑的施工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目前防渗漏技术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技术都适用于当前的工程施工,相关企业应综合分析水利建筑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采取最恰当的防渗漏措施,并做好质量监管工作,以此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防渗技术;应用
新疆精河县灌区灌溉所依赖的水源主要为精河,为保障区域灌溉用水,开展了精河二级站至五棵树段治理工程,重点治理精河中下游,完成顺坝填11.20km、混凝土护坡现浇9.80km。此外,为提高区域用水稳定性,精河县沙尔托海水库工程完工,总库容量为998万t,控制下游灌溉面积1.39万hm2,解决灌区饲草料地灌溉用水问题。为保障水库工程及其周边坝体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充分做好工程防渗施工工作。文章重点对农业水利建筑工程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与必要性展开探索。
1、农业水利建设工程出现渗水的原因分析
1.1 水利工程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结构变化的现象,而结构的变化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渗漏的现象。另外,随着使用的年限增长,工程结构也可能会出现变化导致渗漏。这主要包括老化裂缝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设计上就要做好优化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1.2 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长,牵扯的面非常广,投招标,设计,施工,竣工等等方面。如果有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工程有问题。而施工问题比较常见的还是渗漏问题。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的质量。
1.3 外界环境所导致的渗水问题
工程渗漏现象也有很多外界因素所导致,比如天气,地质等等。如果工程在降雨后出现存水现象,长期不排水,就会慢慢的渗透,出现渗水的现象,另外不同的地质条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工程在建设完成后,一定好做好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2、农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常用防渗技术及其实际应用
2.1 防渗墙技术
防渗墙技术通过利用柔性高、厚度小的墙体抵抗雨水侵蚀,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还需要进一步改良,目前常用的防渗墙技术如下:防渗墙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柔性性能非常高,而相对厚度非常小的墙体来有效的抵抗雨水的侵蚀的方式来起到防渗的效果。该防渗技术成本较高,目前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中。防渗墙技术包括以下几种:多头深层搅拌技术,据槽技术以及射水技术。多头深层搅拌技术根据目前使用的效果来看,防渗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农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据槽技术在黏土,砂土中应用毕竟广泛,但是在采用该技术的时候成本相比较多头深层搅拌技术来说,成本较高,而农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非常注重控制成本,所以该技术相对应用与农业水利建筑工程的次数较少。另外一种防渗墙技术为射水技术,该技术需要利用造孔机喷出水流,通过高压、高速的水流对土体进行有效切割,利用成型器对槽体进行修整,保证其光滑性。另外,在槽孔成型以后,对槽孔进行浇筑,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进而形成需要的防渗墙。该技术目前也逐渐的被使用。
2.2 灌浆技术
2.2.1 高压喷射法
该方法必须要以专业钻机来做技术支撑,钻孔的深度才能符合工程标准,然后通过高压泥浆泵钻杆完成泥浆的喷射。高压喷射法的优势是能够改善土层结构,提高凝结体的强度,而且技术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简单的器械就能完成,劣势是技术操作复杂,实施起来有难度。如果水利建筑工程中用到高压喷射法,则必须注意以下6点:①若干水泥管和水管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管道,缺一不可;②按规定要求布孔,所有管道准备妥当之后,再进行喷射灌浆;③采用科学的方法谨慎布置喷射管;④全面考虑、分析地基结构、厚度之后再开始施工,保证灌浆后凝结体的稳固性,以此达到防渗漏标准;⑤高压射流冲击土体完毕后,必须充分搅拌土体和水泥浆,然后将喷嘴上抬,从而使水泥浆尽快凝固;⑥若喷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必须以防渗漏的技术标准为指导依据,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2.2.2 坝体劈裂法
施工团队仔细研究坝体实况,分析坝体的应力分布特点,以分析结果与灌浆压力标准为依据开始劈裂坝体。当坝体劈裂完成后,就可以实施泥浆灌注、填塞漏洞、隔断软土层等作业,充分保证坝体的使用功能不会受到劈裂的影响。坝体劈裂法的技术应用要重视以下3点:①为施工安全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应力作用提高坝体的稳定性;②应用固结法进行裂缝灌浆作业,保证灌注均匀,提高灌注质量;③如果坝体存在上下贯通横缝,质量标准无法确认的情况,则必须结合施工实况来考虑是否应用坝体劈裂法,要以坝体的稳定为基本前提,确保不会对社会效益、工程效益造成损失的前提下再开始劈裂灌浆。总体而言,灌浆法是一种优劣势并存的防渗漏技术,效率高、成本低是它最显著的优点,但是对施工地质环境的要求也很高,而且存在漏喷的可能性,所用到的施工设施设备比较多。所以,施工团队首先要充分考虑水利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探讨出最科学、最安全的施工方案,以此保证能达到理想的防渗漏效果。
2.3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对基础面、施工缝、立模钢筋及预埋件进行处理,然后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得到许可证以后才能进行进仓作业,以提高最终水利建筑工程的防渗漏质量。第一,处理基础面。如果是砂砾地基应该将地基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浇10~20cm的混凝土作为垫层,以避免漏浆现象的出现;如果是土基,应该先铺一层碎石,并盖上湿砂,经过压实以后再浇筑混凝土。第二,处理施工缝。施工缝是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在开始浇筑之前,应该将混凝土表面的石灰水泥清除干净,形成对层间结合有利的麻面。可以不对纵缝表面凿毛,当时必须将其冲洗干净,施工缝凿毛完成后还要用压力水冲洗,再结合小级配混凝土施工,完成混凝土浇筑。第三,支模。所谓的支模指的是在其中安装模板,并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安装的模板产生滑动,影响到后面的施工质量。因此,安装模板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放样和施工设计,并在其中较为重要的位置设置支撑点,对模板进行支撑固定。同时模板在进行拼装的时候,必须保证拼装模板之间不会漏浆,两模板之间平整,没有太大的变形,使得安装达到设计的要求。第四,平仓振捣。成堆的混凝土料应该及时进行振捣,仓内如果有粗骨料堆叠,这时应该将其均匀的分布到砂浆比较多的地方,切不可用水泥砂浆覆盖。振捣时间应该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有明显下沉、开始翻浆为准,避免欠振或者过振情况的出现。第五,拆模完成混凝土浇筑以后待混凝土初凝就可以拆模,拆模过程中务必要小心,不能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完成模板拆除以后应该立即将其清理干净,并进行整修与校核。
2.4 浆技术与薄型抓斗
注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在防渗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理在于将浆液注入到水利工程地基裂缝位置,通过挤压与填充等方式增强土体结构强度与防渗性能,以保障水利工程地基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实践操作中,注浆技术因其实用性突出与操作便捷性等优势,在农业水利工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新疆精河县沙尔托海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预设桩身内注浆导管,灌入制备好的水泥浆,进而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切实提高了水库坝体的物理性能,增加了水库坝体防渗能力。相对其他防渗技术而言,薄型抓斗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适应性强、工艺简单与成本较低等方面,这种工艺在进行开槽处理时需要做好泥浆护壁工作,通过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渗结构,其防渗墙最大深度可达40m,且处理效果较为突出。
3、结论
总之,防渗技术作为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对于提升工程的防渗水质量,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农田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不断的创新防渗技术,从具体水利工程实际出发,选用有效的防渗技术,并按照技术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防渗技术,才能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才能有效的保证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杨吉美.浅谈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5(7):196-196.
[2]文清淑.浅谈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5(3):7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