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基础,志愿是依据,俗话说:“考得好更要报得好”,也有话说:“三分成绩,七分志愿”,由此可见合理填报志愿的重要性。
志愿填报不是简单的院校与专业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了解历年报考人数、院校招生计划总数、政策变化、学校录取排名的变化、学校招生计划数的变化、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等一系列相关数据的变化。本刊从第23-76页汇总了近三年在我省招生院校的计划数、投档分数线以及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分差等数据,供2017年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以往,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报考院校时,通常根据线上分差法来进行填报,线上分差法就是考生用高考成绩超过某一批次控制线的差值,对比往年某一院校超过本批次控制线的分值,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录取几率就会很高,反之则慎重填报。由此可见,批次控制线是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我省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后,是在知分、知线、知位的情况下才填报志愿,这就给了考生更多可参考的信息,势必也要求志愿填报要更加科学合理精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位次法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志愿填报方法。
位次就是指考生分数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这个数据每年在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公布后,山西招生考试网会随即公布我省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如右图),考生在这个表中,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全省居于什么样的名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排名并不是准确的名次,因为某个同分数考生可能有成百上千,而考生所能获得的是一个名次段。
志愿填报中分数决定位次,位次最重要,以位次定位相对比较准确。在了解了位次之后,考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本刊所汇总的本科各批次院校排位中,参考我省《2017填报志愿指南》中各招生院校的计划数依次累加,然后对照自己在全省的排位,大致确定选择院校的范围;另外,还要参考往年相同位次的考生对应的分数,以及哪些院校的录取分数与此对应,在此基础上,对院校再进行筛选。但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选择院校时,还要根据各批次可填报的院校数量,将所选学校进行划分,即我们通常说的冲、稳、保三类,尽量拉开所选院校的档次,扩大位次的范围,以减小和同分数考生的竞争。除此以外,对照考生人数以及院校招生计划的变化,选定可填报的院校。
如何将学校拉开档次,冲、稳、保的梯度设计应先从稳字做起,“稳志愿”就是与自身的位次匹配,根据上述方法确定自己的定位后选出的。然后选择“冲志愿”,此时要考虑专业的选择,而且要服从调剂。“保志愿”的选择就可向专业倾斜。
在最终确认志愿选择时,还要考慮各批次整体的招生计划变化、考生整体人数的变化、往年调档情况、报到情况和高考分数分布的情况变化等因素,使得最后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更加科学合理稳妥。另外平行志愿考生之间分数优先,考生个人遵循顺序;一档一投,同时投档的投档原则,使填报志愿更细致,可以最大程度体现考生自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