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管理课程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2017-04-29 00:00:00宋洁
水能经济 2017年5期

【摘要】作为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经济数学基础》,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覆盖广的抽象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课程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将《经济数学基础》与高中数学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在对经济管理数学进行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数学;高中数学;课程大纲

一、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的衔接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程与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的衔接上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即高中的数学思想与经济的数学思想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数学课程中与经济管理数学中的交叉知识点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经济管理数学时仍沿用高中时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重视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的衔接问题。

(1)高中的数学思想与经济的数学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把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能动的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并经过思维活动后而产生的结果。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掌握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第一,符号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各种变量与绝对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变化;变量与变量之间、变量与绝对量之间、绝对量与绝对量之间的演算推导过程用符号表示出来。第二,转化思想(又称为化归思想),就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将困难容易化、将复杂简单化,即使碰见没见过的也要设法将其用见过的知识来解决。而转化思想,在高中数学的考纲中主要包括六大类的思想:即方程思想、数列思想、不等式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比经济数学思想来的具体、直观,相对于学生而言,它的能接受度和理解度都较高。而在经济数学的考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上述六种思想,同时还增加了极限思想、无限分割逐步逼近思想和必然、或然思想等。

(2)高中数学课程中与经济管理数学中的交叉知识点有不同的学习要求;

虽然在对高中教材进行改革后有新增了导数、概率统计等内容,但高中数学的考纲中对这些内容的要求较低,与经济管理数学中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导数为例,高中数学的考纲中,仅要求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以及它的一些实际背景、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和掌握用导数来求多项式函数多的单调区间以及有单调区间相关的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导数的含义、求导的方法、导数与极限的关系以及导数的相关运用等都很少提及,但这些内容却是经济管理类数学的重点内容。

(3)学生在学习经济管理数学时仍沿用高中时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

对于刚升入大学大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经济管理类数学时,会很自然的将其与高中数学相联系,并试图从中找到某些联系。例如,刚升入大学的高中生们在刚开始接触经济管理类数学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妄图利用题海战术来理解知识点,一些学生仍认为大学老师与高中老师一样会反复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直至他们将其理解透彻,甚至还有些学生认为大学老师会与高中老师一样会时时督促、鞭策你学习。然而,大学与高中毕竟是不同的,在大学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任务,不可能如高中一般用整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一个知识点,这就导致很多高中生在大学难以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从而给《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重视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的衔接问题;部门教师在经济管理数学的授课过程忽略了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的衔接问题,更不熟悉高中数学课程,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从高中数学向经济数学转变时产生的问题与困惑;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尽快的进入经济管理类数学的学习轨道。

二、促进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进行良好的衔接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促进高中数学与经济管理类数学进行良好的衔接主要有以下两点建议和意见:

(1)教师应指引学生适应经济管理类数学的学习;

首先对于刚接触《经济数学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师应注重了解高中数学的课程大纲,以便更好的将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与经济数学相联系,使学生更易接受;其次在交叉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应强调这些知识点在学习要求上和内容深度上的异同点;第三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上课前先帮学生梳理课程大纲,点明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正式上课中重点讲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方便学生理解,课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复习,也可以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习题册,让学生在课后针对重难点多做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第四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定期安排课后答疑时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2)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经济数学地学习

首先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高中学习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且教师授课以教学计划为主,因此在大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性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应尽可能从低入手,即在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内容;接着在对刚接触《经济数学基础》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应注意教学进度的灵活性,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步骤有计划的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最后,因为经济数学文理兼收的特点,所以在同一个班上有可能出现学生数学基础不一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适应经济管理类数学的学习。

总结

经济管理类数学(如课程《经济数学基础》)以成为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个障碍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简单分析了《经济数学基础》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这些建议和意见对于经济管理类数学的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经济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强,李建半,朱健民。《中学数学教学内释改革对高等数学教学影响的客观分析及对策》[J]大学数学,2008

[2]钱林,姚林。《经济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初探》[J]数学教z;学院院报,2000

作者简介:宋洁,2000年10月12日,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学生,专业: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