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工具运作机制的电子商业汇票推广研究

2017-04-27 16:29:27张延昌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

【摘要】电子商业汇票作为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和金融工具均具有较多优势,但经过六年的推广和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依然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基于金融工具运作机制,立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实际统计数据,就当前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现状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票据使用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 贴现 支付结算 金融工具

一、引言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是在传统的纸质票据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电子商业汇票的优势体现在更高的支付结算效率、较低的企业融资成本和票据结算风险等。自投入使用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广该系统的使用,为加快中国支付结算业务和票据流通安全高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6年的运行情况来看,电子商业票据系统虽然已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推广使用,企业对于电子商业票据业务的优势也有所认知,然而其业务量较少、使用规模增长缓慢,流通渠道、系统功能模块等缺少多元化发展。目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仅占支付结算业务的2.8%,需解决该业务使用规模和业务量较小问题。另外,针对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现状,需解决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功能模块单一化问题。因此,电子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一直停留在瓶颈期,解决这一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发现电子票据业务的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改进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也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往学者们仅从企业使用或中央银行监管的单一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未能系统地全面地分析问题。本研究拟结合企业使用者、商业银行运行者和中央银行监管者三个角度,就中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统计数据进行水平分析,结合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及企业的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挖掘制约现阶段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帮助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突破发展瓶颈,为推动金融行业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二、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及结算金额均远低于纸质商业汇票

由表1、图1可知,2011年电子商业汇票实际结算量40.21万笔,之后以平均每年45.96%的速度稳步增长,至2015年电子商业汇票的实际结算笔数已达到271.60万笔。在此期间,纸质商业汇票的结算笔数由2011年的1256.05万笔增长到2015年的1905.71万笔,在此过程中呈现波动式的增长趋势,其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11.27%。相比较而言,纸质商业汇票的结算业务量始终保持在电子商业汇票的结算业务量的8倍及以上。可见,电子商业汇票的结算业务量远小于纸质商业汇票的结算业务量且没有超越的趋势。

由表2、图2可知,2011年度电子商业汇票结算金额1.1万亿元,随后以平均每年79.64%的增长率飞速增长。2015年度电子商业汇票结算金额较2011年度已增长10倍。在此期间,纸质商业汇票的结算金额增长较为稳定。2011年度,纸质商业汇票结算金额14.23万亿元,以平均每年10.25%的增长率稳步增长。至2015年,纸质商业汇票结算金额达到20.99亿万元,几乎为电子商业汇票结算金额的2倍。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商业汇票结算金额虽飞速增长,但总体而言,电子商业汇票结算金额依然远低于纸质商业汇票结算金额且沒有超越趋势。

电子商业汇票不但覆盖了纸质商业汇票的所有功能及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性的拓展,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因此理论上电子商业汇票对于纸质商业汇票具有完全的替代作用。然而实际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间,无论是电子商业汇票的实际结算业务量还是结算总额均远低于纸质商业汇票的实际结算业务量和结算总额。

(二)电子商业汇票贴现金额远低于短期贷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1年至2015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支付结算司2011年至2015年支付系统运行情况统计。

如表3、图3所示,2011年度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总额为1715.99亿元,以平均每年118.59%的增长率飞快发展,至2015年其贴现金额已达37337.01亿元。2011年度,短期贷款总额为159379.99亿元 并以平均每年12.32%的增长速度稳步发展。至2015年,短期贷款总额已达252354.14亿元。由表3可见,电子商业汇票贴现金额远小于短期贷款金额且没有超越趋势。

电子商业汇票不仅在时间上打破了6个月的限制延长至1年,并且在金额上也突破到10亿元的限额,因此理论上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对于短期贷款有很强的替代作用。然而,自诞生至今,电子商业汇票贴现金额只有短期贷款的七分之一。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原因需从申请人、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深究。

三、影响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

(一)各银行机构网上电子商业汇票操作模块不统一

电子商业汇票功能是基于各家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功能自行开发的个性化模块,因此每家商业银行对于此模块的操作内容、顺序、方式上各有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在操作层面的不同,当出票人使用不同的网上银行签发电子商业汇票时需要适应不同的操作顺序、方式等。由此给出票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出票人不愿意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相对的,每家商业银行的纸质商业汇票在格式、内容、操作顺序、方法等方面都保持一致,这使得出票人在签发纸质商业汇票时无论使用哪个商业银行的纸质商业汇票都不存在任何差异。

(二)电子商业汇票的承兑手续费没有价格优势

承兑手续费是签发商业汇票必要成本。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的承兑申请人都需向承兑银行缴纳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的承兑手续费。电子商业汇票在承兑手续费上没有价格优势,所以出票人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选择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三)背书人或被背书人或收款人不使用网上银行或未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

电子商业汇票流通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出票人、背书人及收款人均开通网上银行和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假设出票人愿意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而其交易对手作为收款人不使用网上银行或即使使用网上银行但没有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则出票人只能被迫放弃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而去选择纸质商业汇票。当遇到背书转让的情况时,即使电子商业汇票已经签发,但由于被背书人不使用网上银行或者未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则背书人不能将此电子商业票据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由此这张电子商业汇票的流转只能截止于这一手或者转让给其他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的被背书人。

(四)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审批流程缓慢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签发、承兑、背书、兑付等功能上有较为成熟的开发,对于贴现功能有待完善。例如,申请贴现时,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需要审核贸易背景资料并查询企业贷款卡。这部分为线下资料,无法在系统平台内显示,导致电子票据与实物资料脱钩,从而增加了资料传递的时间和匹配资料的时间使得贴现业务审批流程缓慢。短期贷款作为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的传统业务,其操作早已实现完全电子化,因此审批流程快捷,能够尽早地发放贷款资金。由此,申请人为尽早获得款项解决企业资金运作和使用效率会更愿意选择短期贷款。

(五)信贷部门考核指标存在倾向性

票据贴现和短期贷款均属于信贷部门业务。通常,短期贷款利息收入远高于票据贴现利息收入。因此,信贷部门对信贷员在短期贷款上给予更高的指标,而这些指标与信贷员的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故在执行时,信贷员更有动力去完成短期贷款业务或者努力将一笔票据贴现业务转换成短期贷款。

(六)监管部门考核指标权重不同

银监会及央行每季度对各家商业银行进行考核。监管部门对于贷款业务的考核指标类型更多样化且权重更高。商业银行为取得较高的考核分数,往往更愿意做好、做精贷款业务,或者为弥补之前较差的考核情况而选择通过加大贷款业务金额,从而改善自身考核情况。可见,监管部门的考核指标对于商业银行选择业务偏向上存在诱导作用。

(七)社会大众对于电子签名的信赖度不高

与传统的操作方式不同,在使用电子商业汇票时,需要依靠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和认证证书完成相关操作。而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由于开展电子签名相关活动都需要借助网络完成,故存在安全隐患。电子签名无疑是各种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窃取密码等手段的主要对象。由此,安全性问题使得社会大众对于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子签名信赖度不够。

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建议

从金融工具运作机制的角度而言,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能够提高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加快支付结算效率、推动我国金融业务现代化发展。要解决电子商业汇票推广瓶颈,还需从金融工具运作的使用者、运行者和监管者的视角逐个击破现存问题。

(一)统一电子商业汇票网上银行操作模块

为解决出票人在签发不同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的电子商业汇票时存在的操作不便捷问题,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以其建立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模板,统一各个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的电子商业汇票模块的操作内容、顺序和方式,达到该模块的统一化,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在操作层面与纸质商业汇票相同。由此,在源头上增加出票人签发电子商业汇票的概率。

(二)鼓勵降低承兑手续费

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的承兑手续费相同且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为推动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降低电子商业汇票承兑手续费率,从而拉开其与纸质商业汇票的差距,推动更多企业选择电子商业汇票。

(三)加大企业宣传力度,增加网上银行及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开通率的考核

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并非完全清楚了解网上银行和电子商业汇票的优势,导致未普及开通网上银行及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可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改变企业对于支付结算和融资方式的认识和惯性思维。企业通过正确认识网上银行及电子商业汇票功能,会主动要求办理相关业务。同时,监管部门可对商业银行增加针对网上银行及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开通率的考核,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执行相关业务。

(四)在票据贴现模块增加资料扫描功能

资料扫描功能的增设使得纸质审批材料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在系统中呈现,相关业务人员可第一时间在系统中处理业务、审核资料,解决了现今需等候纸质资料传递到手再进行相关操作的问题。增设资料扫描功能减少了纸质资料的传递时间,从而加快贴现业务的审批速度。

(五)发展均衡考核模式,优化信贷结构

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考核模式以及信贷部门对于信贷员业绩考核模式均需要酌情考虑票据贴现业务的权重,才能引导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鼓励信贷人员均衡全面地发展各项贷款业务,做到优化信贷结构。

(六)加强电子签名保障措施,提高社会认可度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需不断跟进最新网络病毒、入侵手段等,从技术层面上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电子签名的安全使用。同时,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还需加强自身管理工作。例如机房的管理与保障措施、各个岗位的制约力度等。此外,中央银行可牵头推广电子签名的宣传工作,提升社会认可度。

五、结语

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是实现我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为加快我国支付结算业务和企业融资业务安全高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结合了使用者、运行者和监管者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统计数据并结合了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企业的调研结果,针对制约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因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对于其他电子票据业务的推广工作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金融业务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汪办兴.银行借鉴互联网票据模式加快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3):54-64.

[2]邓伟伟.互联网金融理念下基于供应链的电子票据发展模式探讨[J].金融会计,2015,(3):42-47.

[3]张莉.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J].财会月刊,2011,(31):60-62.

[4]董宁.承兑汇票签发与贴现背离之谜[J].中国金融,2015,(4): 57-58.

作者简介:张延昌(1987-),女,上海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会计、支付结算。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在企业的发展及应用
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后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的不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风险防范
山西农经(2018年23期)2018-04-03 08:45:56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42
现代金融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财会学习(2014年8期)2014-09-03 17:10:14